海口便民服务改革 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
【原标题】便民服务,海口改革进行时……
海口社保使用人脸识别新技术,防止冒领很便民。本报记者张杰摄
政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本报记者王凯摄
这次海口推出的便民举措,给像莫海红一样的残疾人带来很多实惠。本报记者张杰摄
海南大学教师唐名胜是一位热心人,近年来他参与了我省多项社会活动,为政府的重要决策献言献策。而6月20日参加的一项社会活动,让他更觉意义重大。这一天,作为市民代表的他参加了海口市第31次市政府常务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涉及到海口210多万市民福祉的《海口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批便民服务措施》(以下简称“《便民措施》”)获得审议并原则得到通过。
“这次会议很有意义,因为这涉及到每一个市民、每一个企业的切身利益,包括我自己。”其实,海口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有5年时间了。自2009年以来的这项改革,让海口市不仅审批和服务事项大幅减少,平均审批用时也是成倍缩短,取得了笑傲全省、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好成绩。
那么,这个关乎全市210多万市民福祉、数以万计企业利益的改革,究竟是如何出台的,有哪些便民举措,还有哪些不足,未来又将如何提质增效呢?
创新牌:捆绑推行便民举措全国省会城市首创
可以一趟解决问题的不让群众跑两趟
例说
●推行预约服务随到随办残疾证
残疾人预约服务是《便民措施》中的一个创新亮点。
“残疾人朋友只要预约,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办理即时申报、即时领取残疾人证。”海口市残联副理事长黄碧海介绍,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地级市发放残疾人证一般是区残联作意见,经市残联复审后才能发证。如果不预约,残疾人原来到市残联办证需要15个工作日才能办下来,现在市残联承诺是5天完成,但《便民措施》中提出,“只要符合条件,我们对事先预约的实施即来即办。”
便民改革要想温暖老百姓的心,就必须让老百姓实打实地感受到便利。这样的创新举措在《便民措施》中比比皆是。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成体系推行便民服务措施,是我省首创。”海口市政务中心协调处处长王晓燕说,今年2月由省政务中心推出的《海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批便民服务措施》,从面向群众、面向企业及综合性便民措施等3个方面推出了17条便民措施。而此时,全国还没有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推行便民服务措施的先例。
2月7日,在省政务中心推出《海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批便民服务措施》之后的第一时间,海口市市长倪强就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出台一批便民服务措施,旨在更好的转变政府职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甚至在条件允许下还能提供上门服务。
在海口市政务中心常务副主任肖成武看来,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成体系推行便民服务措施,全国省会城市中尚无先例,其成败决定于能否收集到足够多、足够便民的举措。
“我们是从三个途径来收集便民举措的。”肖成武说,一是学习研究省政府的做法;二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学习借鉴其他标杆城市的先进做法;三是让全市每个相关部门各自报3项—5项措施。四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确实解决群众反映“办证难”、审批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着手,制定解决相关问题的便民措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各部门报送的措施逐项研究,逐一筛选,确定7大类51项便民措施,涉及22家职能单位。
“改革便民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力求真正做到可以一趟解决问题的不要让群众跑两趟。”肖成武说。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