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之肺”金牛岭公园的蝶变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2月24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叶玉婷)“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会来这里唱歌跳舞,不来就会觉得这一天不完整。”12月24日,在海口金牛岭公园,市民张英彩赞叹道,不知不觉他来金牛岭公园锻炼已有11年。
金牛岭公园是海口市中心城区最高点,占地103.6公顷。“杂草丛生”“荒无人烟”,曾经是这里最扎眼的标签。
而如今的金牛岭公园,拥有游乐园、白鸽园、健身广场、棕榈园、槟榔园、竹园、金牛湖等九园一湖一场景区,绿化覆盖率高达96%,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各类树木花卉140多科近1000种,享有“海口之肺”的美称,已经成为海口市民游玩和晨练的好去处。
海口金牛岭公园老照片 。南海网记者 叶玉婷 翻拍
1990年 公园还没有一条路
“我记得很清楚,我是1990年1月1日来这里工作的,那时候还不叫金牛岭公园,当时是海口市热带植物园和海口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我上班报道,找金牛岭这个地方就整整花了3天时间,这里面的树太密了,让人很有压迫感也很容易在里面迷失方向,园里连一条能走的路都没有,距离两米外的人根本都看不见。”说到海口金牛岭公园的发展和变化,在海口金牛岭公园工作了三十多年、曾任海口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所副所长、金牛岭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的樊长华可算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金牛岭公园开发之前,园区里面都是土路,植物生长得很茂密,甚至都没地方晒太阳,里面植物木麻黄居多,品种很单一,最有意思的是下雨湿润的时候很多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在园区里捡到满满的3桶蜗牛。”樊长华还介绍道,当时金牛岭公园周边都是村庄,现在园区内人工湖和篮球场上的位置之前都是堆积成山的垃圾。
海口金牛岭在199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开放时,公园内已经建好了一级路、二级路、一个公厕、五间小办公室,里面是大面积的竹林和果树,游客花费2元可以入园参观。”樊长华说,那时候公园里的配套还不完善,植物种类很单一。
2005年 公园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刚来金牛岭公园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个年轻的小姑娘,看到园里杂草丛生,还有很多的蛇、黄鼠狼、松鼠,看到这些野生动物会感到很害怕,都要跟同事结伴才敢走。现在园区规划好了,道路整齐,园容美观、干净、整洁,园内的花色更加丰富,花艺的摆放也从平面到立体的扇形和孔雀形。”吴菊从1994年毕业以后就一直在金牛岭公园工作,这期间她在金牛岭公园的开发建设指挥部、园容部、苗圃科研基地、经营部、安保部分别任职,但是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园区,她见证了金牛岭公园20多年来的蝶变。
吴菊回忆道,2005年是海口金牛岭公园正式免费对外开放的第一年。“免费开放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之前大部分都是参观的游客,现在大部分都是过来锻炼的市民。”吴菊介绍说,为了满足市民运动健身空间的需求,园区内增设了7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包括大榕树广场、健身广场等;为了满足市民全身心锻炼的需求,园区内增加了健身器材,同时还设置了乒乓球桌等;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园内又逐步增设文化长廊,其中有书法角、象棋角等。
看着金牛岭一路的成长,吴菊深有感触:“我从毕业以后就在园区工作,对这里已经有很深的感情了,园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清清楚楚,我还会一直留在这里。”至今还坚守在岗位上的她从未想过离开。
“我已经完全离不开公园”
“刚开始,公园里的路很少,没办法深入去参观园内,没有路灯,没有休闲座椅,设施不齐全,花的颜色也没有那么丰富,只有红色、绿色和黄色。”金牛岭大榕树艺术团的杜颜说道,她从2009年就在金牛岭晨练,到今年已经有整整10个年头了,说到金牛岭的变化她也深有感触。“现在公园里每个角落都有座椅,就算晨练的市民越来越多,也几乎都能找到位置坐,公园路灯也亮起来了,还有书法角、象棋角,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周末的时候不仅有我们这种老年人跳广场舞,还有很多青年朋友带着自己的小孩,一家人过来游玩的,很热闹!”
“你看我今年多少岁?猜对了我请你吃饭!”当南海网记者问到,在金牛岭锻炼这么多年,大家都获得了什么时,在这里晨练了11年的张英彩突然激动地站起来问出了这样的问题。看起来只有50岁左右的他笑着说,“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我每天在这里和一群老朋友一起唱民歌、跳广场舞,每天的生活都很丰富多彩,也在这里找到了自信,真的感到非常开心。身体越来越好了,心态也越来越年轻了,每天到公园晨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已经完全离不开公园了。”
如今的金牛岭,一幅“生态美、百姓乐”的美丽画卷正在打开。回顾过去,振奋人心;展望未来,信心倍增。海口金牛岭公园的蝶变,是近年来海口园林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也是城市人文生态发展的生动缩影。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