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东西湖三次大整治效果不佳 “平湖双月”何时再现
原标题:海口东西湖治理路漫漫 27年三次大整治效果不佳
9月29日,有媒体报道称,海口大同沟、东西湖污水管道分流工程将于10月开工,总投资2000万元,其目的是“让污水将不再溢向东西湖”。多年来,在“海口八景”中,“平湖双月”是一个很迷人的风景。所谓的“平湖双月”指海口市人民公园的东、西两湖,可以说,这里不仅是本地市民、也是外地游客在海口的一个游乐场所和精神家园。然而,这些年来,由于东西湖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了污染,相关部门进行过几次治理,可效果却不如人意。南海网记者经过查询发现,从1988年开始,海口已对东西湖进行过三次“大整治”。
第一次治理:1988年
据相关资料显示,海口东西湖最早为人工湖,,面积68600平方米。50年代与美舍河相连,60年代因居民盖房和道路建设被阻断,成为死水湖。大同沟是东西湖的排泄明沟,也是附近工业和生活污水纳污沟,东接西湖,西连龙昆沟,沟水发黑发臭。1985年东西湖监测结果显示,与有机物污染有关的如COD、BOD5等项目均超标。1986年监测COOMM达21.1mg/L,超“四类水”标准1.6倍,湖水发黑发臭,藻类繁生。
面对湖水受到污染的情况,不少市民呼声一片,要求相关部门给予治理,还给市民一个真正的“平湖双月”。而当时的区、市政府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规划并整治东西湖。
1988年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500万元,治理东西湖、大同沟。1989年6月开始清理东西湖、大同沟。1990年1月国家环保局将东西湖列为国家第二批限期治理项目。
然而短期治理效果不佳,2000-2006年,根据海口市人民公园东西湖环境规划,海口东西湖正式升格为海口城市中心公园。不料,缺少活水的东西湖仍难见起色。
第二次治理:2006年
对于海口东西湖的治理,不少市民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的军民清淤工程。当时,海口市将东、西湖、大同沟、龙昆沟和东、西崩潭“两湖四沟”列入清淤工程,而驻市的部队官兵则担起了这一艰巨任务的绝大部分。省军区、海口警备区、海军十一支队等不少部队干事还记得,东、西两湖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淤泥量有6万多立方米。2006年4月进场施工,5月就全面完工了。
清理龙昆沟、大同沟、东、西崩潭时,用吊车将推土机吊入沟内,然后推土机将淤泥推至一处,挖掘机在岸边将集中的淤泥直接装车运走,抽水机将多余污水排往下游导流沟。“两湖四沟”清淤结束后,部队官兵们又披挂上阵,再战美舍河。到2006年底,浩浩荡荡的清淤工程全面完工。
然而没多久,生活生产污水排入中心城区暴露的水体,东西湖由于湖沟缺乏活水补充,淤泥再次沉积河湖沟,不仅中心城区水体,东西湖的水质依然得不到实质性的改善。
第三次治理:2009至2011年
如今不少市民依然记得,对于东西湖的治理,最让他们期待的莫过于2009年至2011年开启的那场大规模综合治水。
据了解,2009年至2011年,海口市开启了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当时要实现中心区河湖沟水清、无异味的目标。当时方案的核心是投资6亿元(实际投资4.85亿元),实施6大治水工程:市中心区水网动力工程、市中心区334个入河入湖排污口截流并网工程及美舍河沿岸污水管线并网贯通工程、美舍河引水干渠工程、白沙河整治(含泵站建设)工程及鸭尾溪—五路明渠水体还清工程、金牛湖净化工程、水环境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那一轮治水,“引水”“引清”是关键的治水理念。除了江河湖库面源污染的清理,海口市中心区水网动力工程成为整个整治工作的重心。
该工程每年从松涛水库、羊山水库和沙坡水库引水4000万立方米,经美舍河入中心城区,向红城湖和东、西湖补水,进入红城湖的水可冲刷流经的道客沟、龙昆沟入海;进入东、西湖的水可冲刷大同沟、龙昆沟入海。
至2011年,就已有100万立方米江河水注入东、西湖,进而冲刷了大同沟、龙昆沟的污水,从海口湾排入大海,此后,注水也没有间断。“比如东、西湖,当时可以明显地看到,湖水的水质变好,湖水已全部更新为活水。”知情人孙传志说,这一轮治水,海口也对主城区334个入河入湖的排污口进行了整治,实施了排污口截流的有264个,截留的污水被引向了白沙门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然而,好景不长,近些年来,随着美舍河沿岸污水排放加剧,水质日益恶化的美舍河下游污水被直排进东西湖,东西湖水质再度恶化。
检测数据显示,目前海口东西湖水质已恶化为“劣Ⅴ类”。如今面对这个被多次治理过而效果不佳的东西湖,海口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海口重点项目地下管网改造工程的重要一环,海口大同沟、东西湖污水管道分流工程将于10月开工,总投资2000万元。这位负责人认为,改造后污水将不再溢向东西湖。
对此,不少网友希望,相关部门的这次治理行动能够让东西湖水真正“复春”,展现给市民游客一个真正的“平湖双月”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