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灯痴”老伯收藏上千件灯具 记录琼岛历史变迁
【原标题】海口一老伯藏灯千盏记录琼岛历史
【解说】海南旧时民间使用的海棠子灯、火山石村落的防风防雨灯、华侨发明的中西合璧油灯……一件件造型别致的灯具见证琼岛的历史变迁。被称作“灯痴”的海南海口老伯王福和在四十多年间收集了上千件灯具,并将自家公寓改造成“灯与电历史文化馆”,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灯文化。
5月8日,记者来到海口市供电局宿舍王福和老人的家中,探访这座民间展馆。王福和介绍,他与父亲都是电力工作者,客厅的墙上挂着的一盏灯正是海南岛的第一盏电灯。客厅的三个展柜中摆放着他精心挑选的200多件灯具。每一件灯具背后的渊源,他都能娓娓道来。
在“灯与电历史文化馆”展出的各式灯具中,有不少是海南特有的海棠子灯。旧时的海南,乡村没有电灯,便将含有大量油份的海棠果仁串起来燃烧照明。海棠子灯在海南历史悠久,灯具造型丰富多彩,饶有趣味。
【同期】(收藏者王福和)
这个灯字在海南话中和丁发音是相同的,一只蛙站在叶子上,结婚了放这个灯在这里,代表的意思就是一夜有娃,就是添丁的意思。
【解说】在海口石山地区的火山石村落,旧时居民用没有规则感的蜂窝状火山石盖房子,没用任何黏合剂,虽然坚固但墙壁漏风,人们设计灯具就考虑到防风防雨。这盏或源自宋代的陶瓷灯便是海南产的防风防雨灯。
【同期】(收藏者王福和)
石头垒的房子有个缺点是什么?外面刮风下雨,就从墙上吹进来,吹进来后你点灯就点不了,这盏是全密封的,开个口给你,防雨防水,这盏灯是很特别的。
【解说】王福和在民间搜寻藏品,发现不少老一辈华侨带回的灯具。这一件灯具是一位老华侨设计的,样子像是当时时兴的西式烛台,点的却是中国传统的油灯。反映了当时的中西方文化交融。
王福和说,每一盏灯都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如果不传承下去,背后的文化容易被后人忘记。像海棠子灯,由于科技的发展早已被淘汰,即便是60后也少有人知晓。他愿意将所有藏品无偿捐献出来,让有关部门更好地收藏保管,将这些灯具展示给后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