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黑”救护车监管仍然存在盲区 违法成本不高
6月16日,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对本报《医院保安主动帮忙叫车砍价 黑车司机吐槽拉客竞争大》报道进行批示,要求相关领导就此事进行处理。
“高收费”、“无资质”、“小卡片揽活”,是打在“黑”救护车身上的标签。一方面,相关部门对其的监管存在盲区,海口三亚两地接连出现的“黑”救护车,交警部门只能以“擅自改变机动车外形和已登记的有关技术数据”,按相关规定对每辆车分别处罚500元;另一方面,“黑”救护车的出现也体现了市场的需求,“干正规救护车不愿拉的活儿”,即使它是一个存在安全隐患且不合法的行业,仍然有一些家属迫于需求选择“黑”救护车,陷入尴尬。
监管仍然存在盲区违法成本也不高
运送危重病人甚至是尸体的“黑”救护车,究竟该如何监管?改装并运营,又违反哪些相关的规定?南国都市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口市交通港航综合执法支队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存在着“黑”救护车执法的盲区。
“交通执法部门执法目前主要面对私家车载客,其中主体为普通乘客。运送危重病人和尸体的‘黑’救护车,之前还没有涉及过。”海口市交通港航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介绍,关于运送尸体的“黑”救护车是否属于营运车辆进行监管,还需要政策法规上的指导。
关于“黑”救护车一事,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人员回应,“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的工作安排。”海口三亚接连出现的“黑”救护车,其中三亚出现的“豫QKK120”车辆保险、行驶证、车辆检验合格证等各项手续齐全。依照有关规定,交警部门只能对其私自改装进行罚款500元。而海口出现的“黑”救护车,因其车辆及驾驶员手续齐全,且无搭载患者的现场证据,交警最后也只能按相关规定对两辆车分别处罚500元,并责令恢复原状。
“这样的违法成本并不高,对‘黑’救护车从业人员达不到震慑,也不利于监管。”读者王先生说。
一些地区风俗需要正规救护车又不能满足
据海南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使用期在10年内的救护车共有200辆。按照国家标准,每5万常住人口一辆救护车,截至2015年底,我省常住人口为910.82万人,配备200辆救护车已超出国家标准。尽管如此,仍然出现了不在少数的“黑”救护车,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省内的正规救护车在运转方面没有难处,能够正常有效使用。”该负责人介绍,关于“黑”救护车的出现,有必要提及一条规定。“国家民政部有规定,异地死亡者尸体原则上就地处理,严禁私自接运遗体。因此,在各个医院死亡的病人,正规救护车不能运送尸体回家。可是根据一些地区的风俗,死者需要回家安葬。”
“通常是医院宣布不治,病人时日无多,根据当地的风俗,要回家安葬。有些家属会联系‘黑’救护车,运送病人,或者是尸体。”该负责人介绍。
那么为什么没有选择正规救护车?“曾经有正规救护车将危重病人送往市县,结果被拦着不让返回。”该负责人说。
市民建议引入正规社会力量缓解服务需求
抛开违法的运送尸体方面,单纯地为正规医院转运危重病人,有市民认为应该引入社会力量。“治堵的同时还需要治疏,既然有需求,就应该考虑纳入社会力量,加入救护车队伍。”市民王先生表示,运送危重病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医院造成了压力,既然有社会力量愿意介入,“为何不考虑?”
“如果有社会力量进入,这样有好处,但是监管也得跟上。并且介入的工作不单是运送危重病人,也可以选择‘一条龙’服务,例如一些农村仍然存在土葬,因此工作应该包括找墓地、寿衣、治丧等。但是在目前的阶段,社会力量介入救护车队伍,还不是时候。”海南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但从长远来看,仍可探索。
在许多市民看来,进一步提升和拓展正规救护资源的同时,用好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才能让“黑”救护车彻底“趴窝”。(贺立樊)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