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海南高校毕业生选择留琼就业,凭啥?这篇文章告诉你→
“就业在海南、追梦在海南”成为许多海南高校毕业生的选择
“职”想留海南
7月20日,海南大学2021届硕士毕业生王鸿浩起了个大早。
作为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新员工,他这周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先在甘肃参加第七届环境与发展智库论坛,然后到北京学习碳汇模型的搭建和利用,“既要做业务,也要做科研,我可不是一个没有激情和目标的‘打工人’!”
留琼就业,是这个安徽小伙在拒绝河南、江苏等地几家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邀请后作出的选择。
“就业在海南、追梦在海南”,在海南高校已就业的2021届毕业生中,与王鸿浩做出同样选择的超过半数。
是什么,吸引他们留在海南?
工作中的王鸿浩(左)。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自贸港政策成毕业生留琼“吸金石”
海南提供70多项人才举措和“一站式”服务,86.34%的应届毕业生对政策有所了解
虽是家中独子,王鸿浩留琼就业却得到家人的一致支持。
王鸿浩求学期间,家人常到海南旅游或小住,对这里的气候环境和风土人情颇为喜欢,但他们支持孩子留琼就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2018年4月13日,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在海口召开。当天晚上,王鸿浩就接到了父母的电话:“海南要建自贸区,将来还要建自贸港,你要认真考虑,毕业后留在海南工作!”
一家人分析,王鸿浩所学的专业与环境保护有关,党中央将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相关专业学生在海南就业必定大有可为。
令他们更为振奋的是,“4·13”以来,海南先后制定出台了70多项人才举措,并以“一站式”服务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增强人才在海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王鸿浩举例,他在单位附近租房子,“根据政策,每个月我能领到2000元的住房补贴,完全覆盖了1800元的房租,其他人才落户、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也对毕业生很有吸引力,为大家留琼就业免除了后顾之忧。”
对选择留琼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海南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邓锦荣在海南经营着一家会展公司,一年间,承办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海口分赛区比赛等多项活动,年营业额超过20万元。家在广西的他,做好了扎根海南的准备。
“选择留琼创业,不仅因为对海南自贸港充满信心,也因为享受到了自贸港税收优惠等利好政策。”他说,自己刚开始创业时心里没底,是学校通过聘请创业导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发放创新创业扶持基金等举措,讲明讲透自贸港政策,帮助学生把创办的企业孵化出来。
海南每年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激发高校生创业热情。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如邓锦荣所说,海南自贸港政策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知晓度很高。
省人力资源开发局针对2021届海南高校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有86.34%的应届毕业生对海南自贸港相关政策有所了解。其中,博士、硕士毕业生政策知晓率高达92.6%,本科、专科毕业生政策知晓率分别为87.8%和84.4%。
这是多部门和各高校共同发力的结果。省人力资源开发局人才管理服务处副处长蒙思奋介绍,为做好政策宣传,该局一是利用“海南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就业创业政策、服务事项办理等信息;二是借助院校招聘会、创业大赛宣讲会等载体,开展就业宣讲、政策解读、就业观念教育等活动;三是开展“就业见习宣传月”等专项活动,在给毕业生推送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强政策宣传。
琼台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林琼花说,他们鼓励师生关注“海南就业”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常设的“公益招聘天天有”栏目,清晰罗列了各个招聘会的排期和地点,推出的“@高校毕业生,这些政策服务请查收”等推文,详细介绍了海南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在学生们的微信朋友圈里刷了屏。
“精准滴灌”搭建就业供需平台
多场自贸港重点园区和行业专场招聘会,推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
在7月13日举行的海南省高校对接自贸港重点园区专场招聘会上,来自洋浦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的61家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1786个就业岗位,吸引了600余名应、往届毕业生排长龙咨询。
海口市民刘女士和丈夫早早来到现场,仔细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薪资待遇,“儿子虽然在新加坡读书,但他认为海南自贸港前景广阔,希望自己能学成归国、建设家乡,我们来帮他做参谋和投简历。”
提高高校毕业生留琼就业率,除了把人才政策宣传好,还要把就业平台搭建好。
蒙思奋介绍,早在去年底,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就在海南大学启动了“2021届毕业生留琼就业创业系列活动”。今年来,各项工作更是紧锣密鼓地开展——
3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报告供各高校参考;4月起,组织相关培训班,着力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水平;5月,组织各高校开展就业促进周活动……
海南举行多场招聘会,推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围绕“毕业生留琼”这一主题,今年上半年,该局不仅联合各高校组织了综合性招聘会31场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3万余个次,还指导各高校开展了行业性、专业性对接活动超10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次。
“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同样是‘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能用尽用’。”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王飞说,省教育厅主动对接各市县、各重点园区,以及发改、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多方了解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和招聘信息,并联合省人社厅、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和各高校,先后举办多场高校对接自贸港重点园区和行业的专场招聘会。
高校方面,琼台师范学院发挥教师力量,全员包干到人,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为了激发教师服务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海南师范大学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又拿出40万元绩效奖金,奖励为毕业生就业创业作贡献的教师,有效形成了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目前,该校2021届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大多数将回乡从教;其他专业累计118名毕业生也通过了教师招录考试并签订三方协议,大多数将被安排到基层从教,其中约有一半为省外生源。
用“精准滴灌”的功夫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效果显而易见——仅7月13日举行的海南省高校对接自贸港重点园区专场招聘会,就收到简历425份,现场初步达成意向172人。现场投了简历的海南大学2021届毕业生符永说,参加这样的招聘会事半功倍。
人岗匹配度待提高
第三产业对技能型和高层次研发型人才需求大,基层同样求才若渴
在海南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2020年时占比达60.4%。第三产业对技能型人才和高层次研发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对此,省教育厅将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指导高校建立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着力从动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行校合作”、落实就业实习见习和强化职业培训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毕业生与岗位的供需匹配度。
比如,三亚学院目前90%以上的专业与相关单位、企业建立了深入的协同合作关系,提前为毕业生对口就业畅通了渠道。海口经济学院主动与免税、旅游、医疗健康等行业全面对接,邀请人力资源高管走进教室,为毕业生讲解就业形势、帮助他们科学规划职业路线。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也与多家企业保持合作关系,例如与罗牛山畜牧有限公司采用“招生招工一体化”方式,合办现代学徒制专班,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也为学生就业又上了一道保险。“受疫情影响,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我能顺利入职罗牛山集团,多亏学校为我们铺好了路。”毕业已满一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符笃林谈及母校仍充满感激。
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正在进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竞技。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提出了——将毕业生就业纳入下半年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招才引智”活动重要内容,搜集、筛选、发布一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优质岗位,精准发动毕业生参加线上“云招聘”与线下院校对接会,提高人岗匹配度,促进毕业生留琼就业。同时,该局还将加快实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为各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值得关注的是,在海南乡镇、农村等基层和偏远地区,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同样求才若渴。
蒙思奋提到一个现象:尽管海南高校毕业生留琼就业,特别是到基层就业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但目前,有部分毕业生执著于“考公”“考编”,部分毕业生持“缓就业”“慢就业”的观望态度,还有不少毕业生认为,招聘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给出的平均起薪,不符合心理预期,迟迟不肯走上就业岗位。
对此,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将通过媒体,开设一批就业指导公开课,发布一系列政策解读微视频,组织开展基层就业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事迹展播等活动,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省教育厅也将结合基层人才需求情况,协同省人社厅加快研究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人才“蓄水池”工程,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还有一个多月,琼台师范学院2021届毕业生代丽就要正式入职三沙市永兴学校了,“在岛上工作,不仅要忍受远离城市的寂寞,还要克服‘高温、高盐、高湿’的环境挑战。但学校、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都尽可能给驻岛教师提供了合理的待遇和便利。”此前,她曾在该校支教一年,对即将面临的挑战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们学校深耕海南基础教育,学生大多都曾深入基层支教或调研,很愿意到海南的乡镇和农村工作。”代丽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人才政策、加大保障力度,给予留琼就业毕业生,特别是到基层就业毕业生更多支持,让大家真正把根扎在基层、把家安在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