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食药生产作坊发现用鸭油生产米粉等问题

05.08.2015  18:07

  作为全省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厂和作坊摸底工作试点区,海口市秀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8月4日在长流镇政府,举行了无证无照生产加厂和作坊普查动员培训会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冯鸣专程到现场指导工作。此举标志着海南省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厂和作坊摸底工作正式启动,有望破解对全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长期以来的监管难题。

   过去:海南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现制现售肉类熟食问题不少

  今年7月14日,海南食药监督局通过《海南日报》发布了关于禁售不合格肉类熟食公告,公告指出,2014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2013年食品抽样检测结果,海南省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的现制现售肉类熟食大肠菌群等指标不合格率过高。经实地分析,既有海南气候高温高湿的原因,也有肉类熟食经营者操作不卫生、不按规定温度、时限存放肉类熟食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拟定了肉类熟食加工行业的“必做清单”和“禁做清单”,要求全行业按照两个清单进行整改。

  其中,海南省现制现售肉类熟食加工销售“必做清单”和“禁做清单”中明确: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从业人员加工肉类熟食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帽、戴口罩,衣着干净,加工前清洗、消毒双手;必须在加工和销售肉类熟食的场所使用防鼠、防蝇、防虫设施;必须在加工肉类熟食的场所使用紫外光灯等消毒设施;必须保持加工销售场所清洁;必须每天加工销售完后,清洗、消毒接触肉类熟食的工具、容器;必须分区加工、分柜销售肉类熟食和生肉、生鱼;必须使用卫生手套或已消毒工具拿取肉类熟食;必须在简易包装上或销售柜台显著位置标注散装肉类熟食的保质期限和保存条件。

  禁做事项第二款明确禁止使用胭脂红、柠檬黄等色素加工肉类熟食;禁止在加工销售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等杂物;禁止销售加工后超过24小时的肉类熟食等。

   现状:海南目前尚无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地方性监管法规

  连日来,南海网记者对海口市场走访调查发现,海口市场上现制现售肉类熟食加工环节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从业人员没有有效的健康证,加工肉类熟食时不仅没有按照要求穿工作服、戴帽、戴口罩,甚至是光着身子作业;有的加工和销售肉类熟食的场所根本没有使用防鼠、防蝇、防虫“三防”设施。同时,记者还在调查中发现,有的生产作坊违反通告中的禁做事项,使用柠檬黄等色素加工肉类熟食,加工场所存放个人生活物品等杂物现象突出。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第29条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往往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多发地,食品安全的监管相对薄弱,监管部门既不能要求所有经营者全部获得行政许可,更不能放任不管。截止目前,海南尚没有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相应的地方法规,这为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带来一定的困扰。 “很多传统工艺生产食品的作坊,由于受生产环境等客观原因影响,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获得生产许可证,而对于这些作坊的管理,又不能实施‘一刀切’的方式粗暴监管。那么,在没有地方性法规作依据的情况下,对于基层监督者来说有的时候确实很棘手。”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工作人员向记者坦露心迹。

   将来:完善监管手段 有望破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难题

  7月30日,根据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海口市秀英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海口市秀英食药监所联合秀英街道办在区政府召开了秀英街道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厂和作坊普查动员培训会,并邀请本街道办各社区、村民小组干部、网格员、治安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等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

  8月4日上午,海口市秀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长流镇政府,举行了无证无照生产加厂和作坊普查动员培训会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冯鸣专程到场作了指导。

  据了解,此次普查动员培训主要为了摸清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厂和作坊家底,便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管,及时消除食品药品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此次普查的对象为无《食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生产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等生产厂和作坊。据了解,这是海南省第一次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厂和作坊摸底,海口市秀英区作为此次工作的试点,具有重大意义。也标志着全省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厂和作坊摸底工作正式启动,有望破解对全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长期以来的监管难题。(记者姜飞)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