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长臂猿种群成员数量增至30只 正在形成第五个家族群

06.01.2020  17:32

      海南日报记者近日从海南省林业局获悉,经过林业、科研机构等部门30多年的保护努力,世界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成员数量已达到30只,并且科研团队近期还监测到海南长臂猿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家族群,专家认为不久后将有第五个家族群出现。

      海南长臂猿从1980年发现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30只,发展趋势基本上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霸王岭林业局副局长洪小江说,根据科研记载,长臂猿普遍寿命在30岁左右,但是海南的长臂猿自从1980年监测到现在,发现最初监测到的长臂猿还在活动,证明海南长臂猿寿命普遍要较长一些,这也许跟海南的生态环境有关。

      “小崽长大了,该找到老婆成家了。”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香港)北京代表处陈辈乐博士称,根据以往科研团队长期监测显示,海南长臂猿普遍在800米到1000米海拔的沟谷雨林之间活动,在2000年以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斧头岭以西地区活动。后来发现,海南长臂猿正在往东的低海拔地区迁徙生活。近期,香港嘉道理与霸王岭保护区联合调查监测到,在海拔约300多米的南叉河河谷地区有一雄一雌长臂猿同时在树上活动,调查人员连续跟踪监测几天都有发现,刚刚配对的长臂猿已经开始合唱,很有可能正在形成第五个家族群。

      此次发现长臂猿的地区,离平时科研队伍监测发现的长臂猿活动区域距离有10公里远,这说明适宜长臂猿栖息的森林正在向外扩展。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江海声认为,长臂猿的活动区域从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拓展,说明随着家族群数量增加,长臂猿拓展栖息地的需求更加迫切,栖息地的修复是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发展的关键。

      江海声建议,要加快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走廊建设,对潜在的栖息地森林进行更新、抚育,快速转化为现实栖息地。陈辈乐表示,长臂猿活动活动区域拓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长臂猿的新活动区域南叉河河谷低地,主要植被是次生雨林,树种的组成还未知,是否缺少长臂猿喜食的树种,还有待深入研究。陈辈乐呼吁,要考虑针对长臂猿的食性进行植物学研究,按照需要开展大型森林恢复及优化项目。

      也有诸多专家呼吁,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但长期以来并没有专项保护规划,也缺少专项资金、专业人才支持,要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平台的成立,大力组织实施海南长臂猿科学研究和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