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重点园区复工复产助推自贸港建设
我省重点园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重点园区复工复产助推自贸港建设
测体温、登记健康信息……2月22日15时,在海口江东新区海口哈罗公学项目工地入口处,安保人员对每一名准备进场的工人进行检查。在项目建筑内部,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室内装修。
“教学楼、宿舍楼里的装修工作已全面铺开。”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薛如冰指着6栋主体结构已完工的大楼说,项目现有100多人在施工,还有一大批工人隔离期即将结束。未来几天,项目施工人员将逐步增加。
“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海口江东新区一些重点产业项目实现不间断施工,美兰机场二期、文明东越江通道等一批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人员感染事情。”海口市美兰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身处“非常时期”的海南重点园区和企业有序有力复工复产的写照。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向好发展及推动复工复产措施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园区和企业发展信心正不断增强。
重点园区复工复产忙
2月21日上午,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药谷工业园二期的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工人正忙碌地生产防疫药品。“我们2月2日就投入复工复产,目前公司产能已恢复至春节前的80%以上。”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益智说。
截至2月20日,海口国家高新区现有企业共478家,已复工企业256家,复工率53.6%。其中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有58家,已复工52家,复工率为87.9%。
园区是落实中央赋予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重要平台。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三大主导产业,海南规划建设海口江东新区、洋浦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区、崖州湾科技城等三大类20个重点园区,努力把园区打造成自贸港做大流量的“量点”和突出实效的“亮点”。
连日来,重点园区企业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抢抓春节后施工生产的黄金季节,迎难而上复工复产,努力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多作贡献。
洋浦开发区是海南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打造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先行区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任。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当前我们要扎实做好四个政策包的落实、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划定、招商引资、船籍港和船舶注册租赁政策落地、重点项目建设、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等12项重点工作。”洋浦开发区工委书记、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军平表示。
海口国家高新区复工复产率也在逐渐提高。2月20日,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满载着160万支注射剂和10万片口服制剂的5辆专业冻柜货车从海口出发,经深圳出关运往美国。这是该公司春节以来从海南出口的首批医药制剂产品,接下来还将有150余万支注射剂和240万余片口服制剂出口国外市场。
面对疫情,齐鲁制药在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的前提下,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顺利完成了310余万支注射剂和251万余片口服制剂出口产品生产工作,并将分两个批次进行发运,确保药品国际市场的正常供应。
“我们将疫情防控作为首要任务,密切关注疫情,防范传播,杜绝传染风险;同时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暂停各类会议、出差、客户拜访等活动。”齐鲁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该公司也积极抓好生产工作,召回690余人到岗,占总人数的近95%,并迅速恢复产能,截至目前,公司今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逾2.21亿元。
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项目是海南省和中石化重点工程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直接拉动价值超过1000亿元的下游产业,极大地促进下游产业发展。受疫情影响,项目进度滞后超过20天。为了把滞后的工期抢回来,洋浦开发区、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群策群力,强化复工后疫情防控综合应急能力,项目实行分批有序开工,开足马力抓紧建设。
海南抓好重点园区项目建设的同时,还重视做好园区投资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强项目谋划和项目储备,保证物资和水电气供应,确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开工生产。
2月21日,博鳌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和腾讯公司通过线上会议远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我省稳步开展复工复产以来签约的重大合作项目之一。双方将携手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在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国际医疗医药开发共享平台、智慧化建设及宣传运营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腾讯公司副总裁丁珂表示,受疫情影响,互联网产业迎来新机遇,尤其是在线义诊、远程医疗、医疗O2O、医学数据库、AI视觉识别等应用。在当前特殊节点下,腾讯与乐城先行区管理局的合作意义深远,双方将共同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针对疫情影响,我省将结合项目库、资源库建设,依托海招网和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以及国内外其他知名网上招商平台,大力开展线上招商推介和交流洽谈活动,保持与目标招商企业的线上沟通和跟踪服务。各市县、各园区正积极筹备在海招网等平台上举办线上推介活动。该厅已与省市场监管局协商,进一步完善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功能和应用,推动与E登记平台的融合,全面实现投资业务线上“一窗受理”,让业务办理更加便捷、高效。
疫情检验营商环境成色
在博鳌乐城先行区,为了保障复工工人的健康,乐城先行区管理局为园区内申请复工的项目发放了5至7天用的口罩、消毒水、体温计等物资,并在琼海中原镇指定了专门酒店作为返岗复工工人的集中观察点,园区协调医护人员提供健康服务。所有外地返岗工人都必须在结束14天隔离观察后才允许返工。
“返岗工人隔离期间的费用都由管理局承担,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负责承担博鳌研究型医院项目建设的中铁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陈锦龙说,1名工人隔离观察14天需要大约3000元生活费,返岗的工人越多,企业的负担越大,“但有了这个政策,我们就没有顾虑了。公司正在组织更多外地工人返岗,也在积极招募本地工人。”
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是考验园区营商环境成色。
营商环境好不好,要靠市场主体的感受来说话。能否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真心实意、及时主动为其纾困,不仅会影响甚至决定一批企业的前途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营商环境水平。
“我们从徐州购进了一批编绳,预计2月25日到达海安港,你们能帮忙核实下车辆和人员信息是否符合放行条件吗?”2月21日一早,海口国家高新区下属企业海口三角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健壮接到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求助电话。
“我现在立刻联系司机,核实相关信息,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回复你们,车辆到达徐闻港后我们也会主动协调过海放行。”吴健壮回复道。
吴健壮是海口国家高新区帮扶企业防疫物资物流协调工作组成员之一,2月11日前往海口市疫情防控徐闻工作组驻点,负责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原材料等物资进岛问题。10天的时间内,他们累计受理29家企业诉求,并解决了23家企业诉求,协调车辆过海26台。
洋浦开发区大企业、大项目多,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发区续建及新开工项目45个,总用工人数4147人(其中一线工人3482人),目前已返岗人员904人,其中来自海南688人,来自省外非湖北216人(居家隔离未满14天的有176人),用工缺口3243人。目前已复工项目5个,分别是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工程、疏港大道二期等项目,其他项目将在近期分期分批实现工人返岗,逐步恢复全面施工。
针对项目用工难问题,洋浦开发区多措并举为园区企业排忧解难:深入挖掘本地劳动力,发动区内有施工经验、近期具备上岗条件的各类建筑工人2500多人,主动对接、优先保障省重点项目的用工需求;主动与五指山等无疫情或疫情较低的市县对接,集中招聘建筑工人;协调支持企业动员外省非湖北籍技术工人尽快返回工地,早返回、早隔离、早复工。
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下降、周转资金紧张,货源、原材料(陆运、海运)运输受阻以及外省员工返回需经隔离等资金难、运输难和用人难问题,洋浦开发区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各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减免或缓交房屋土地租金等五条措施,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开发区内各银行为区内企业新授信、发放贷款、贷款停息共计近3亿元。
截至2月21日,洋浦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共51家,复产47家,总人数9289人,已返岗7819人(居家隔离534人),工人复工率达78.4%。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海南建设自贸港,要用最好的环境吸引最好的投资者。最好的环境,不仅是优良的自然环境,更是优良的投资环境与营商环境。对于海南各级各部门来说,当前迫切需要应对的这场‘战疫’大考,既是公共卫生体系、城市治理能力的大考,同时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服务企业的大考。”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夏锋说。
组织推出全国首个针对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风险的保险产品“海南省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重点保障企业因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封闭或隔离所导致的在产品损失、员工工资及隔离费用等支出。企业最高可获赔200万元,保费由省级财政补贴70%。从2月17日零时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结束,海南汽油销售价格下调1.05元/升,免收柴油机动车辆通行附加费。组织海汽集团推行省内“点对点”包车服务,满足省内出行需求。海口海关设立快速通关专用窗口,对企业复工复产所需原材料及产品,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并采取延长税款缴纳、优化简化办理事项等方式给予企业政策支持。实行“欠费不停电”等举措保障企业用电需求,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和旅游企业可申请缓缴电费3个月,且免收欠缴电费违约金——回望疫情暴发以来,海南强化企业生产服务保障,各级各部门“两手抓”暖招实招频出,持续擦亮海南营商环境成色,有力有序推动园区企业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本报海口2月2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