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还有多少“神通广大”的校警?
今年3月至8月,海口市第十六小学(以下简称十六小)校警蒙×顺以帮助办理入学手续为由,假借学校与教育局名义,私自制造假证件,骗取20名家长共计14.35万元“学位费”,涉及21名适龄儿童。案发后,蒙×顺携款潜逃。8月31日,辖区海甸派出所以涉嫌诈骗立案调查,目前正加大追逃力度。(11月13日海南特区报)》》点击查看原新闻
就在不久前刚刚有报道说,海口十五小一校警帮家长“买学位”趁机敛财,如今出现惊人相似的情节又在海口市十六小发生。海口小学校警的“神通广大”,让人不能不追问的是,且不说平时的管理工作严谨与否,“亡羊补牢”一词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何以没有汲取别人的教训,及时堵住漏洞避免重蹈覆辙?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家长反映问题,校方很重视,多个措施应对处理,其中一个是“建议受骗家长尽快报案,主动与辖区派出所沟通协调”。
诈骗失联的是学校校警,校警也是假借学校的名义欺骗家长,难道学校不该承担责任吗?学校的名誉和利益不受损害吗?学校咋就不能报警?学校校警、老师或工作人员借“买学位”之名违规敛财或者制造骗局屡见报端,这其中,固然有个别不法分子藐视法纪因素,也有家长迷信择校的原因,但学校能对“神通广大”的校警犯法“置身度外”吗?难道校警之所以能“神通广大”,是他有“天才骗术”?家长们还是相信校警的能耐的,至少校警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学了“几招”。
倘若学校总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发后总把责任往外推,真叫人不敢想象,拿什么去保证类似的骗局不会重演?虽然警方正在依法调查处理案件,教育部门、学校及家长也已先行协调,让涉事学生安排在十六小就读,此举无疑也在一定程序上给受骗家长些许安慰,只是这种“弄假成真”的背后,同样让人疑窦顿生:这些并不在十六小辖区的孩子,到底是“因祸得福”呢,还是有关方面出于某种“难言之隐”替别人“擦屁股”?说到这里,公众还需要一个真相,即除了海口十五小、十六小被曝光校警外,海南其他学校还存不存在同样是“神通广大”的校警?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