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蓝色粮仓”里的鱼世界
记者 傅人意
始于今年5月1日起的休渔期将于8月16日结束,一大拨美味的海鲜将重“游”餐桌。海南素有水产“天然基因库”“蓝色粮仓”等美誉,这里“住着”的海水鱼有哪些特点和习性?海南渔民根据鱼的习性又给予它们哪样的命名?让我们一起来探访神秘有趣的鱼世界。
细鳞鯻。李子 摄海水鱼类
有趣的“海南名片”
白鳍鲨、金色小沙丁鱼、刺鲷、驼背鲈、棕点石斑鱼、军曹、小斑鲳鲹、金带笛鲷、斑带蝴蝶鱼……海洋出版社出版、王鹏编著的《海南海洋鱼类图片名录》一书中,共收录了1186种海水鱼类资源,光是五花八门的鱼类命名,就让人仿佛走进了浩瀚斑斓的海洋世界。
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刚出台的《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2021-2025年)》也显示,全省收集鱼类等标本近300种5000余份,鱼类分子样本100多种。可见,海南是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
在这丰富的蓝色粮仓背后,海南渔民和百姓根据对鱼类属性的了解又给予它们专属的“海南名片”。
比如,驼背鲈,海南话称为“老鼠斑”。“驼背鲈是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驼背鲈属于哪种鱼类,是石斑鱼的一种。由于它头长嘴尖,背部凸起,长得像老鼠,所以叫‘老鼠斑’。”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黄海介绍,驼背鲈不仅肉质鲜美,是石斑鱼中最贵的一种,同时由于体型、体色独特,也可以作为海水观赏鱼。
又如裸胸鳝,海南话称为“油追”。裸胸鳝是海鳝科。由于它们没有胸鳍,体型和其他海鳝一样,所以叫“裸胸鳝”。“老百姓叫它‘油追’,是因为它的身体没有鳞片,还会分泌粘液,像身体涂了油一样,所以叫‘油追’。”黄海介绍道。
“有一种鱼眼睛很大,我们又叫他大目仔、大目匡,它的学名叫做‘大眼鲷’。”家住文昌清澜镇的林婵从小在海边长大,她笑着回忆道:“爸妈都是渔民,一旦捕捞到大目仔,就要让我多吃点,因为民间传说吃鱼不仅让人更聪明,吃鱼眼睛还能让眼睛更明亮!”
海南常食用的海鱼。李子 摄海南渔民
最爱食的三大海鱼
海南岛四面环海,岛上江河广布,海南的渔民不仅善于摸清大海的“脾气”,对于“蓝色粮仓”赋予的美味,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舌尖感受”:“第一鲳,第二罔,第三马鲛郎”,这是流传甚广的一句海南渔民对海鱼的鲜美程度的评价。
黄海介绍,银鲳鱼是一种海水鲳鱼,体型和其他鲳鱼,如金鲳、黑鲳相似,它的体色银白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骨软刺少,深受老百姓的喜欢。罔鱼的学名是军曹鱼,海南常叫“海甘草”“海鲡”。马鲛郎则是马鲛鱼,由于它头及体背部呈蓝黑色,海南人叫“黑鱼”。
黄海说,从外观上来看,军曹鱼体形圆扁、躯干粗大、头平扁而宽,背部褐色、侧部浅褐色,腹部白色,是常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军曹鱼为肉食性鱼类,肉质细嫩、鲜美,香煎或者煮汤都很美味,也是作为生鱼片的上好材料。由于它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的重要深海网箱水养殖品种。马鲛鱼肉多刺少,肉嫩味美,尤其是每年清明前后是马鲛鱼产卵的时节,此时鱼体最肥,滋味尤为鲜美。“这三种鱼都有肉多刺少,肉嫩味美的共同特点,颇受渔民的喜爱。”
美味的海水鱼不仅在渔民心中有排序,在部分海南“吃货”眼里,有一种鱼,是重大节日里不可缺席的,它便是红鱼。
“红鱼的体色就是红色的,喜庆。逢年过节,家里就要准备好红鱼,这鱼肉很厚,刺少,一小块红鱼吃上几大碗稀饭,是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一提起红鱼,儋州市那大镇居民陈香平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资料显示,红鱼学名红鳍笛鲷,又名红鱼曹鱼,在分类学上属笛鲷科、笛鲷属。这种鱼体呈椭圆形,稍侧扁,体长20厘米至40厘米,体重约2公斤至3公斤。头较大,体披中大栉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眼间隔宽而突起。
黄海介绍,红鳍笛鲷除了鲜活鱼清蒸非常美味,由于海南盛产,所以时常腌制成咸鱼晒干保存。“红鱼干”是南方地区的名贵礼品。“红鱼干炖五花肉和萝卜干是海南当地的名菜,以前经济条件还不像如今这么好的时候,很多家庭也就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才能吃得上,深受老百姓喜爱。”
黄鳍鲷。李子 摄一些濒危
海水鱼亟须保护
开渔的日期在即,一些常见的海水鱼类将重新游上人们的餐桌,但是也有许多珍稀濒危海水鱼亟须保护。
比如,波纹唇鱼,海南话称之为苏眉。资料显示,苏眉鱼,属隆头鱼科,学名波纹鱼,主要生长在温热带海域,靠近礁石和珊瑚之间活动。“海南万宁、陵水等海域均有生产,其色奶白间黑如斑马,鳞圆且大,嘴长唇厚。”黄海介绍,目前,由于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均已将波纹唇鱼列为濒危物种,对它们的养殖、管理及进行贸易均要受到许可证制度的管制。我国也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因此不能捕捞和食用野生波纹唇鱼。
花鳗鲡,在海南民间被称为“过山龙”。黄海介绍,花鳗鲡是典型降河洄游鱼类之一,它在海洋里繁殖,而生长在淡水中。可以生长在河口、沼泽、河溪、湖塘、水库等水域。它性情凶猛,体壮而有力。白昼隐伏于洞穴及石隙中,夜间外出活动,捕食鱼、虾、蟹、蛙及其他小动物,也食落入水中的大动物尸体。它能到水外湿草地和雨后的竹林及灌木丛内觅食,甚至捕食农民的鸡鸭。它活动能力强,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还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海南鹦哥岭淡水鱼类图鉴》一书记载,20世纪60年代,海南野生花鳗鲡数量很多。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说过,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来海南调查鱼类资源的时候,碗口粗的花鳗鲡很常见。近年由于过度捕捞、水环境污染、拦河建修水库及水电站等,阻断了花鳗鲡的正常洄游通道,花鳗鲡的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因此被列为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只有在开渔季时保护好“蓝色粮仓”,渔民们才能在日后有满满的渔获,年年有鱼年年余。
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的金鲳鱼。 王凯 摄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