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南苗族蜡染刺绣:原始技艺引围观(图)

09.04.2016  19:37

  中新网琼中4月9日电(记者 付美斌)身着苗族盛装的邓梅玉,一边唱着苗族山歌一边用竹制工具蘸一下热碗中的熔蜡,再熟练地往身前白布上点去,一点点精工细雕,不大一会,一幅具有苗族特色的图案现雏形。

  4月9日,是中国农历三月三日,今天是海南黎族苗族同胞欢庆的传统节日。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办以“情醉三月三·黎苗琼中游”主题活动。当天,琼中在县文化馆举办黎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将该县黎族苗族非遗项目集中展示给民众。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来自琼中县长征镇烟园村的邓梅玉等四人,为民众展示着蜡染技艺。现场引来不少民众围观。邓梅玉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开始学习蜡染技术。

  据了解,蜡染技艺,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海南苗族先民于400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来琼,他们在继承祖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海南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和习惯,传承并发扬蜡染刺绣技艺。海南蜡染刺绣主要流传在琼岛中部山区苗族同胞聚居地。该项艺于2009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苗族同胞传统服饰的主色调为黑蓝色,不论男女,其穿戴的服饰均采用经过染制的黑蓝色布料缝制而成。

  邓梅玉介绍说,蜡染刺绣工序中染料原料主要有蓝靛(也叫大青)等八种植物的叶、石灰、火灰、清水、米酒等,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蜡染技艺展示现场,邓梅玉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用作妇女短裙的白棉布在其下端用加热的熔蜡汁,画上一层高有23厘米纹饰,图案为8个大三角形,从左至右依次宽2厘米,画纹是线纹、划纹、拆线纹等图案,三角形内上部图案为小树,下部为几何纹。”邓梅玉说,布料的图形制作完成后,再将整块布料放置于已加工好的染料中,按染布工序着色,工序完成后用开水浸泡,除去染部上的蜡点,布料便呈现出黑色和蓝色相间的几何图形,就可将这样的布料制作成衣服或饰巾。

  邓梅玉还介绍,苗族刺绣头巾,是用缝衣针在已染过的布上用红、青、黄、蓝、白五种颜色的丝线绣出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绣一顶头巾,按每天用时两小时计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游客王女士看过现场蜡染技艺后说,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富有民族特色。

  不过,因蜡染技艺制作成衣消耗时间较长,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并不看重此项技术,邓梅玉对此有些担忧,蜡染刺绣面临失传危险。(完)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