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耐盐水稻“花开”恶盐滩 亩产突破800斤

02.02.2015  15:42

      原标题:海南耐盐水稻“花开”恶盐滩

      2013年,琼湘两地科研人员联合研究的“海湘030”、“海湘016”在江苏盐城试种。当年10月,盐城50亩盐分浓度为0.3%的滩涂田里,耐盐水稻均已变黄抽穗,挂满谷粒。海南日报记者况昌勋摄

      目前,我国的盐碱地面积已达到1.5亿亩,并且每年还在以数万亩的面积在增长。

      由于缺少耐盐作物品种,大部分盐碱地处于抛荒状态,如果能够开垦1亿亩,就可以解决1亿人口的粮食供给问题。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台风“海鸥”袭击海南,导致海水倒灌,让文昌上万亩农田变盐碱地。而在海峡的对岸,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种植的“海稻86”水稻品种,虽经历台风、海水倒灌,依然长势良好,引发媒体关注。

      其实,培育能在恶盐滩上种植的作物,一直是不少专家学者致力的事业。

      海南大学教授林栖凤、李冠一自199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耐盐植物分子育种研究,1996年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选育了一批导入外源DNA、用海水灌溉,耐盐能力明显增强的番茄、茄子、辣椒、豇豆和水稻的新种质材料。并与湖南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经过7年研究得到海湘系列耐盐水稻品种。

      2014年,“海湘030”在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基地试种50亩,10月21日,经专家现场测算,理论产量达到403.4公斤/亩。

      稻谷“喝”海水长大

      湛江农民培育出“喝”海水长大的稻谷,引发不少媒体的关注。

      去年4月,“海水稻”培育者陈日胜以“海稻86”品种名,向农业部申请品种权。9月1日,该品种正式在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布。10月18日下午,农业部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海稻86”的耐盐碱性,经农业部等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该品种被认为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

      由于遭受台风“威马逊”和“海鸥”袭击,湛江多地发生强降雨,海水倒灌。陈日胜租种的许多盐碱地处于低洼地,也受到海水连续多日浸泡。陈日胜说,“海稻86”不仅毫发无损,还长高不少。

      陈日胜介绍,“海水稻”发现于1986年,他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与恩师罗文烈一起到遂溪海滩边察看红树林的生长情况时,发现一株2米多高,看似芦苇、却又结着穗子的植物。

      “凭直觉,我觉得那是稻子。成熟的稻穗是金黄色的,而它却是青白色的,穗子顶上还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看上去又有点像麦子,拨开一看,竟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陈日胜说,罗教授将这株稻穗上的522粒种子取下,交给他培育。

      经过28年的努力,陈日胜将海稻种植面积扩展到3000亩,产出的红米受到市场热捧。但是,海稻一年只长一造,亩产也仅300斤—400斤。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