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网红”渔村的减塑生活
海南日报三亚12月28日电(记者 周晓梦 实习生 董雅婷)一个星期中有两天时间,郑伍梅的生活是这么开始的:
一大早,在家匆匆吃过早饭,就到村口与其他人集合,然后穿过巷道,来到海边,捡拾海滩上的垃圾。大家一起干完这些活后,她才开始忙自家的事。
郑伍梅家住三亚市海棠区藤海社区,这是一个受游人追捧的“网红”社区,又称“后海”。12月28日,海南日报记者跟随“海南全面禁塑周年看”媒体行活动来到三亚,看看这个新潮的小渔村,如何参与禁塑行动。
“海滩上的垃圾捡起来后,还要进行分类、称重、运送、记录。特别是塑料类垃圾要分类回收。”在后海皇后湾,郑伍梅与伙伴们通常会沿着约3公里的海岸线徒步一个来回,清理海滩垃圾,最后将所获得的数据记录在册。
郑伍梅的“新身份”与“新工作”,始于去年。2020年3月,三亚市正式加入世界自然基金(WWF)全球“净塑城市”网络,成为国内第一个净塑城市,同时也是国家无废城市的先行者。同年年底,位于该市的藤海社区及蜈支洲岛,被选中作为净塑城市试点区域。
“作为景点,藤海社区及邻近的蜈支洲岛具有减塑的潜力。我们希望,通过净塑城市试点,在两年内减少该地区30%塑料污染。”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海洋项目专家顾问杨松颖介绍。
这一试点行动,与我省禁塑工作时间节点“不谋而合”。去年8月1日起,各级党政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等单位食堂,主要旅游景区、大型超市、大型商场、学校、医院等行业和场所进入禁塑试点实施阶段。12月起,海南省全面禁塑。
杨松颖提到,经过调研发现,藤海社区内遗漏到环境中的主要塑料垃圾以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为主,包括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吸管、饮料瓶等。对此,他们与当地伙伴组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合作,在试点区域开展净塑实践工作,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其中既包括源头管控、可重复使用产品替代,也包括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布设、加大对游客及当地居民的宣传引导等举措,引导社区居民与游客更谨慎、更有智慧地使用塑料。”杨松颖说。
郑伍梅与另外4名社区居民,选择成为固定志愿者,参与到清理海滩垃圾和减少塑料污染行动中。“除5名固定志愿者外,社区妇联组织的妇女群众、社区约30家商户、在校学生以及游客也会加入我们队伍。”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活动宣传推广总监蒲冰梅说,周边居民及游客参与度不断提高,环保理念愈来愈强。
新潮的“网红”渔村,在推动禁塑过程中,实现了多方力量参与,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禁塑是一项涉及全民的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我省积极宣传禁塑政策,全社会禁塑政策知晓率达90%,并印发实施《禁塑宣传大行动实施方案》《禁塑视觉识别系统》等,累计组织开展5个1000禁塑示范典型行动,组织禁塑宣讲培训、科普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7347余场次,覆盖群众161余万人次。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