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端午粽香 始于一片柊叶

10.06.2019  11:50

  文\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阿婆,这个粽叶怎么卖?”6月6日上午,一阵雷雨过后,陵水黎族自治县中心市场里的摊贩、行人又多了起来,不少人聚在一位阿婆的担子旁,挑选着粽叶。雨后湿润的空气里,混杂了粽叶的清香。

  所谓粽叶,并非是某种特定植物的叶子,而是适用于包粽子的几种植物叶片的统称,全国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北方一般用的是芦苇的老叶,有些地方会用玉米叶;江南地区则是箬叶的天下,浙西的某些山区还会把毛竹笋壳当粽叶使用;部分沿海地区则用露兜树叶。

  而在海南,除了部分用椰子树叶包裹粽子外,一般所称的粽叶指的是柊叶(柊音“”,但在海南话中与“”同音)。在许多海南人看来,吃不到柊叶包成的猪肉粽子,端午节就少了许多韵味。

  如今,超市里粽子种类琳琅满目,身居城市的人们不用再费工夫包粽子,对于柊叶的感受,也从采摘、清洗、包裹到熬煮等一系列漫长的过程,简化为打开粽子那一瞬间的快感。少了动手的乐趣,柊叶的芳香也就体会得没那么浓烈了。

   生长在房前屋后

  柊叶,又名苳叶或冬叶,海南有些地方习惯称为“茄柊叶”,琼北土话称之为“山冬叶”。柊叶是竹芋科柊叶属下的草本植物,柊叶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30种,产于亚洲及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5种,分别为柊叶、少花柊叶、海南柊叶、尖苞柊叶、云南柊叶,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省份。

  柊叶的株高可达1米,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5厘米至50厘米,宽约10厘米至22厘米,叶柄可达60厘米,好像小的芭蕉叶一般。柊叶并没有主干,叶子一片片从根块上长出来,这也更能说明柊叶是草而非树。每年5月至7月是柊叶的花期,花长出而未开时如黄色的麦穗,一团团簇拥在一块,盛开时则从穗中长出纯白色的花萼。

  清代吴其浚所著的《植物名图实考》中有记载:“柊叶产粤东家园。草本,形如芭蕉,叶可裹粽。以包参茸等物,经久不坏。草本高约二三尺;叶长尺许,青色,四季不凋。

  有经验的老农,总会知道去哪里能寻得上好的野生柊叶,山林溪涧旁,河畔竹林下,往往能觅到野生柊叶的身影。但用于包粽子,讲究的也是方便就地取材,于是房前屋后,尤其是林荫小道旁、竹林下等荫翳处,成了人工种植柊叶的好地方,村民往往零散栽培。

  有研究表明,柊叶适宜在温暖、湿润、荫蔽、土壤肥沃、微酸性土壤的环境中生长。此外,柊叶对生活污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可以作为园林植物种植于园林草地、沟边、林下或盆栽作室内观赏植物。

  柊叶的栽培多数采用分株繁殖法,初春时,村民从母株中挖掘部分新长出的粗壮植株作种苗,分成数蔸,每蔸留3个至4个地上茎,煎去茎下部叶片,将每一蔸埋进一个土穴中。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每年需追肥2次至3次。但柊叶的生长周期较长,一年只能产一造叶。

  此外,据《中华本草》中介绍,柊叶的根块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叶片还能清热利尿,治音哑、喉痛、口腔溃疡等。

[1]  [2]   [3]   [下一页]

编辑:叶霖嘉
海口:平价粽子唱主角 简单实惠受欢迎
  又到一年端午时,又是一年粽飘香。中新网海南频道
名粽飘香海岛 品牌声名远扬
  2019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节圆满落幕  中新网海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