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种稻已有3000年历史 改写世界水稻育种史
原标题:海南岛:中国栽培稻种起源地
海南拥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摄
虽然春天还没有正式到来,但是海南岛煦暖的中南部地区已经开始插秧,播种新一年的新希望;北部部分地区,也有一些农民开始育秧,不过,多数地区普遍在春节过后才开始育苗和插秧。
海南岛的水稻栽培历史不可谓不悠久,大约在三四千年前就有稻谷栽培,是我国栽培稻种起源地之一;海南岛野生稻资源也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岛长夏无冬的独特气候条件,更是我国少有的一年能种三造水稻的地区。
1月,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土壤已经进入“冬眠”,而在海南三亚,一粒粒稻秧正在从土壤中“伸出头”来。这些稻秧正在承担着“中国饭碗底部支撑”的使命,一是为内地春种提供稻种,另一是检验稻种的质量。
这些稻种,有相当一部分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其祖本就是海南土生土长的野生稻。
海南岛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大约3000—4000年前就已有稻谷栽培,是我国栽培稻种起源地之一。海南岛野生稻资源也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而且,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我国少有的一年能够种植三造水稻的区域。
“禾虽三熟,而往往不给”,海南历来粮食不能自给,要靠岛外输入,苏东坡贬谪儋州时曾感叹“北船不到米如珠”。
3000年前
琼岛已种稻
三亚落笔洞周围就有野生稻。落笔洞是一万年前的海南岛最早居民“三亚人”生活的区域,上世纪30年代的这一发现,让不少专家为之振奋。虽然,发掘鉴定未见稻谷遗存,无法证明“三亚落笔洞人”已经种稻,但至少可以说,具备了野生稻栽培的前提条件。
海南岛有种植稻类的文献记载始自汉代。《汉书·地理志》记:“儋耳、珠崖郡,男子耕农,种禾稻苎麻。”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陈光良认为,海南岛有文献可证的种植稻谷的历史年代至今大约2200年。由于考古学成果已经一再证明,我国稻作的产生及其扩展,是由于古代百越族群的不断迁徙而“连稻声和稻种一齐传播的”。据此推测,海南岛引入种植稻谷的年代应早于文献记载的一至两个千年,至今大约3000—4000年。
从汉初到唐中期大约一千年,由于海南岛人口增长缓慢,特别是水利设施落后,海南稻谷的种植处于一种迟缓的拓展状态。宋元时代,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海南粮食生产开始出现转机。所谓占城稻,是宋真宗遣使取种占城(今越南)而得名,适宜山田生长、收获期短、产量较高,海南人也称之为“安南占”(安南也是越南的古称)。
占城稻种的引进,让海南稻谷从汉代的1-2熟,开始有三熟。明正德《琼台志》记述:“自宋播占禾种,夏种秋收今有三熟者”。
明代实行奖励开荒、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是本岛全面开发时期。引进的稻谷品种也大大增加,据载粳稻有54种、糯稻有23种。
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海南米谷尚难自足。民国《海南岛志》称,“全琼所产谷米不足自给,每年由安南、暹罗(今泰国)、安铺(广东安铺镇)各地进口米价,其数达200万两以上。”每逢风灾雨灾,就会引发饥荒。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