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 全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一体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省已有20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开展告知承诺制,提升审批效能;拓展实施32项行政领域信用应用……海南日报记者2月4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21年,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亮点频出、成效显著,迈向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自贸港建设大局。
信用法治化取得重要突破。《海南自由贸易港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工作完成,作为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配套法规对外发布实施,构建起了海南自贸港基本信用制度。信用专项法规立法工作也取得亮眼成绩,全国首个失信惩戒地方小切口立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购物失信惩戒若干规定》发布,打造了全国相关立法典范模板,带动《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主体注销条例》等一批行业信用立法相继颁布。
信用数据归集增量提质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一体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省市县信用平台全覆盖,全省一个平台、一套标准“管进管出”。建立与国家平台数据交互机制,强化与省大数据管理局及各信源单位的协同配合,截至目前已累计归集公共信用信息3.3亿条,归集量连续两年翻番,其中“双公示”数据归集及时率、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为历年最好水平。构建线上查询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直接提供与间接协助相结合、数据供给与产品供给相结合的信用查询服务“三结合”模式,通过“信用中国(海南)”网站、“海易办”APP等群众使用率较高的互联网线上资源,线下部署400余台便民服务站智慧政务一体机,确保信用查询服务有效供给。2021年各渠道访问查询企业信用信息7552万次,比2020年提升25%。
“守信无事不扰、失信处处受限”格局基本构建。推行信用承诺应用,目前全省已有20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开展告知承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升审批效能。推动重点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截至目前已有25个各厅局建立涉及38个领域的信用监管制度,企业经营更为自由便利,信用状况持续向好。
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拓展实施32项行政领域信用应用。如试行发票申领“白名单”制度,守信企业实现“用票自由”。全年已办理增值税专用发票200余万份,累计节约最长办税时间超百万小时。探索实施11项社会领域信用应用。如,实施“信用+家政服务”,为176个家政企业和6.3万家政人员建立信用档案,规范家政服务市场,满足公众用信需求;实施交通运输信易查,为公众在交通出行、经营决策前等提供事前行业信用状况查询和风险识别。推动实施5项市场领域信用应用。如,推进“信用游海南”,在出行、住宿、旅游等场景推行信用免押、免查房、免排队以及先游后付等守信激励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