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妇联驻村干部带村民脱贫努力

09.10.2016  10:35

  记者蹲点保亭贫困山村

  7天写下共村脱贫日记

  共村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大山环抱的村子,住着177户658位村民,其中有50户为贫困户,贫困人口193人。村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期待?如何走上致富路?这个国庆长假,南国都市报记者来到共村进行为期7天的蹲点,记录这个小山村的脱贫努力。

  

  10月1日

  晴

  驻村书记的国庆节

  今天一早,隋耀达就来到村里的养殖场,安装从海口带回的设备,“主要是投料机,装上去之后,投料不再只依靠人工,机器可以将牧草制作成山羊需要的草料。”整个上午,隋耀达忙得汗流浃背。

  隋耀达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是省妇联机关党委的一名主任科员,去年7月来到共村。这个国庆节,他仍然在村里忙碌着。

  装完设备之后,下一步将要平整安放设备的场地。不过今天肯定是来不及了。

  “下午省妇联的同事和领导要来村子,这个村子是妇联的对口扶贫村,大家前前后后已经来过4次,除了带来慰问物品,还需要向我了解扶贫的进展。”他说。

  匆匆回到宿舍吃过午饭,隋耀达得知了一个消息:孩子生病了。“国庆不能回家陪家人,爱人和孩子决定来到镇里陪我。可能是不适应气温变化,两岁的女儿刚来就病了,发起高烧。

  尽管心里牵挂着女儿,但工作缠身,隋耀达还是在炎热的午后出了门。

  共村的50户贫困户,省妇联与加茂镇各自承担27户和23户的脱贫任务,采取一对一入户扶贫的模式,一位妇联干部至少对接一位贫困户。隋耀达带着妇联同事入户发放慰问品,介绍贫困户近期的情况,整个村子走下来,已是傍晚6点多。

  山区的天气说变就变,天空中飘起细雨,隋耀达终于有时间回宿舍看望孩子。

  “刚才爱人打来电话,女儿高烧更严重了,嘴巴长了4个水泡,饭也吃不了。”隋耀达匆匆钻进车里。

  傍晚7点,高烧的女儿像只小猫一样蜷在床上,隋耀达温柔地将她抱起,轻轻地把她送进车里,一路疾驰来到保亭人民医院,“孩子喜欢妈妈抱,跟我不太亲。这一年多来,我和女儿见面的次数不超过一个月。

夜幕降临,村里的太阳能路灯亮了,村民借用路灯收起晾晒的稻谷。

  10月2日

  阴转小雨

  羊圈边的办公会

驻村“第一书记”隋耀达(中)在指挥建设黑山羊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这个养殖场寄托着村民们的致富梦。

  没有会议桌、没有板凳,挽着裤脚的加茂镇镇委书记周霖、腿上粘着泥巴的“第一书记”隋耀达,以及共村村委会主任黄开照和几位村民们,站在建好的羊圈旁边,来回查看着。

  这是一场特殊的办公会,主要讨论养殖场的下一步建设。

  “第一栋羊圈已经建好,还需要再建一栋。另外,这片空地要作为黑山羊的‘运动场’,让它们可以自由活动,确保黑山羊的健康。”隋耀达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建好围墙,否则小羊来了,先不说如何把它们围起来,单是疾病防疫工作也不好开展。

  周霖点了点头:“围墙一定要建好,另外,羊场的二期建设也要进行。

  小羊进村的日子近了,牧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有两个设想,一是继续在本村建设牧草种植地,成立牧草合作社,既喂羊又卖草;二是租用附近村子的土地种草。”隋耀达说。

  周霖皱起眉头:“还是要考虑在本村建设牧草种植地,本村的项目要造福本村村民。如果租用别村的土地,钱是一个大问题。成立牧草合作社,大家又多一项收入。

  村头的讨论会还没结束,番房村小组的环村路问题又摆上台面。施工方打来电话:“原先说是要建11米长的挡土墙,现在又说建19米。上一次来村里照着19米的规模测量,结果村里不同意。

  隋耀达叫来番房村小组的组长黄鹏。“19米的挡土墙是环村路的追加工程量,现在已经得到确认。”黄鹏解释道。隋耀达表示同意:“没问题,咱们尽快开工吧!

  这场特殊的办公会耗时一个小时,解决了养殖场和环村路建设的两大问题。

  10月3日

  小雨

  共村夜空的笑声

  傍晚7点30分,共村的路灯亮了,在绵延的田间小路上连成片;星星点点,在渐暗的夜幕中洒下一片光明。

  村民黄春銮的蕨菜下锅激起的油声,宣告着共村的夜晚来了。

  “今天一整天都不在家,槟榔成熟了,大家都在山上摘槟榔。”黄春銮趁着炒菜的间隙,查看两大麻袋的槟榔果,“我们村的槟榔树产量不高,未来致富的路子,还是得依靠黑山羊养殖场。

  远处的村篮球场上,村民黄春莲在路灯下收着稻谷。正午阳光最烈的时候,她把上百斤的稻谷倒在这里。夜色中的黄春莲掀开遮盖稻谷的雨布,用簸箕筛出秸秆,抓起一把塞进装满秸秆的麻袋里。“这点稻谷还不够自己家吃,还是得靠别的项目致富。”一旁的村民帮着黄春莲收拾,黄春莲的笑声回荡在共村的夜空中,“要不是修了路灯,我还得打着手电收稻谷。现在真是方便,路也修好了,期待养殖场为村里带来更大的变化。

  当夜色彻底降临,山区的云层显得稀薄,月儿挂在头顶,通往黑山羊养殖场的村路旁蛙声响亮。共村50户贫困户都在这里入了股,希望将来黑山羊、羊粪和牧草为他们带来持续的经济收入。不过现在的养殖场还未成形,最大的建筑物是一栋两层高的羊舍,此刻也融入黑暗中。

  正在养殖场守夜的吴长利从去年10月至今,一直一个人住在养殖场里。他不是本地人,却凭着对养殖场的热情,被养殖场理事会选为第一任场长。他说:“与村民相处了这么久,知道这座养殖场对于他们的意义,这就是他们的梦想。”从6月份起,吴长利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选择一份事业不容易,和村民一起实现梦想的机会更难得。

  伴随着养殖场的灯光熄灭,时针悄悄划过半夜12点,也划过共村的一天。

  10月4日

  多云转小雨

  单亲妈妈的脱贫路

黄丽梅在院子里种植了槟榔苗、辣椒苗,还养猪养鸡。

  中午的阳光炙烤大地,村民黄丽梅舀起一勺猪食倒进槽里。还没吃饭的黄丽梅,惦记着先让小猪吃上饭。看着18头挤成一团抢食的小猪,这位单亲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

  2013年,黄丽梅的丈夫因病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生活一落千丈。她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抽不出身外出打工,只能靠着家里的几分田地过活。“大女儿在保亭中学读初二,家里条件不好,一个星期只能给她50元生活费。”提起女儿,黄丽梅有些内疚,“别的同学能够吃上鸡腿,她只能吃青菜,也从来不抱怨。

  黄丽梅家的遭遇,引起了驻村扶贫干部的重视。省妇联为她的孩子送来4000元的生活费,另外还带来了鸡苗、母猪、青椒苗和槟榔等物资。

  “丈夫走了,这个家残缺了,为了孩子,我也得努力。”在黄丽梅的房子周围,是猪、鹅、鸡等家禽的圈栏,青椒苗和槟榔树相互衬托。两只母猪已经生了18只小猪,在猪圈里撒欢;6只鹅也长成,散养的20多只鸡四处转悠。

  与共村的其他贫困户一样,黄丽梅也入股了村里的黑山羊养殖场,“对未来我一点也不担心。”曾经在困难面前失去重心的单亲妈妈,在扶贫干部的支持下,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10月5日

  晴转多云

  村民的新居梦

村民黄昌平在平整庭院,他刚修建好新房的框架。

  清晨的雾还未散去,村民黄开端已经站在自家新房前准备农具。60平方米的新房是去年建好的,曾经的危房如今牢固又明亮。“当时只交了4万元,剩余的花费由危房改造基金负责。”黄开端有些羡慕今年参与危房改造的村民,“今年力度更大了,村民只需要交2.9万元,就可以改建一栋60平方米的新房,得到的优惠更多了。

  离建设中的环村路不远的地方,黄梅香的家也在建设。当初漏水透风的老房子已经被拆除。“我们家只出2.9万,剩下由政府帮忙出,家里几十年没法修的老房子,现在终于能重建了。”提起新房,黄梅香很是兴奋,她家的新房子已经建起了框架,就差批荡了。

  黄梅香的儿子黄昌平正在新房忙活着,准备给家里搭建一个厨房。“这段时间没有厨房,下雨不好做饭,打算先建一个。”黄昌平脚踩黄泥,已经平整出一片待建的区域。

  和黄梅香家一样,黄雪花一家也在期待着新房。“从上世纪80年代盖好之后,一直没有修,雨天漏水,房梁也坏了。”黄雪花和父母住在老房子里,60多岁的母亲长期患有腰腿疾病,家里只能依靠农忙时帮人打零工维持生活。

  黄雪花和其他危房村民的情况被驻村干部看在眼里。“驻村干部帮我申请了危房改造,现在地基已经建好了,住进新房只是时间问题。”黄雪花说。

  目前,共村有26户村民得到了危房改造基金的专项扶持。

  10月6日

  多云转小雨

  “黄懒汉”的翻身仗

  当村里的公鸡打鸣时,光着膀子的村民黄照琼已经蹲在小院里开始忙活。他拎来一桶饲料,倒在食盆里,蜂拥而上的鹅群将他包围。

  前些年的黄照琼可没有这么勤快,每天浑浑噩噩,连他都说那时的自己是个无所事事的“懒汉”。“我们家里三兄弟,只有2亩多土地可耕种,没有别的产业。二弟外出打工了,我也就是每天种种地,干完了就回家。”黄照琼说,他也一直有“脱贫”的想法,“想得很多,但是一直没有行动,得过且过。

  去年下半年,全省扶贫的春风吹到共村,黄照琼第一次有了方向。“扶贫干部带来了好项目,我决定不当‘懒汉’。”他决心打一场翻身仗。

  他几次爬上村外的小山寻找红藤果,卖了1000多元,买回了100只白鹅苗、一只母猪、以及用于养殖的物品。加上对口扶贫单位提供的50只鸡苗和16只灰鹅苗,黄照琼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养殖场”。

  “现在觉得很充实,每天都有期待。”黄照琼说,政府给了很多脱贫的帮助和机会,他不能再浪费,不想在50岁时,还是过着没长进的生活。

黄照琼在院子里养鸡养鹅养猪,希望靠自己的劳动脱贫。

  10月7日

  晴

  贫困户变身“股东

  连着几天的小雨把养殖场的土地淋得泥泞满地,今天一早,场长吴长利就光着脚踩在泥地上,筹划着如何把办公器具搬到大门口的办公室里。

  随着村里找到了两片共20多亩的土地,牧草种植的问题得以解决,随着工人们入场修筑围墙,养殖场的开业正式进入倒计时。

  “村民们每户参加贴息贷款5000元,用于牧草种植;村两委成员每人贷款1.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上补贴,所有成员一律以3万元入股,还组建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全部由贫困户担任。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少数村干部收益大、多数贫困户收益小的局面。”村委会主任黄开照说。

  加茂镇镇委书记周霖介绍,共村的黑山羊养殖场以5000元一股,六股进行入股,面向全村50户贫困户。另外,为了使村干部在此起到带头作用,村两委成员也必须入股。“黑山羊养殖项目的扶贫资金,每户贫困户补贴2.5万元,贫困户只需参加5000元的贴息贷款,之后从羊场的收益中扣除还款;村两委成员每户补贴1.5万元,需自己贷款1.5万元入股。这样一来,大家都是3万元共六股的股份,为的是避免村干部独大的情况。

  养殖场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将制度挂上墙,由贫困户担任理事会和监事会,决定场长、会计、账目的任命和清算。“现代化的设备大大提高效率,最少能达到3人管理一座养殖场;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可以防止少数人从中做手脚。”周霖说道。

  养殖场的一期羊圈已经建成,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木板相隔。小羊们住在二层,羊粪透过木板的缝隙落到一层的斜坡上,方便羊粪的收集。在周霖看来,是一笔“小羊一来就能获得的收入。

  在周霖看来,养殖场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最终达到贫困户自己愿意养羊、会养羊,愿意自己养羊。

  (南国都市报 记者 贺立樊/文 刘孙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