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百姓河长”:我和我的河

08.11.2019  21:23

  记者 孙慧 习霁鸿

  随意垂钓、破坏花草、排放污水……看到这些破坏河湖生态的行为,你会上前制止吗?

  “我会!”唐平的回答斩钉截铁,他是海口市中山街道园内里社区的居民,也是一名“百姓河长”。自从2018年10月当上海口市人民公园的“百姓河长”后,几乎每天他都会戴着红袖章去公园转转,只要发现有破坏公园内东、西湖生态的行为,都会上前劝阻。

  “百姓河长”被视为我省发动全民参与治水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与河长有什么不同?在他们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东方市四更镇旦场园村“村民河长”文肖格。

   不可或缺的力量

  “百姓河长”语录:

  保护美舍河的力量是逐渐壮大的

  11月2日早晨7时许,邱爱兰和李海华戴着小红帽、穿着绿马甲,一人拎着一个长夹子和一个垃圾袋,来到海口市美舍河边。如果不是这身装扮,她们和其他市民看起来没什么两样。马甲上“美兰区美舍河巡查志愿服务队”的字样,揭示了她们的身份——“百姓河长”。

  此时,已有不少市民来到河边,散步、晨跑、打拳、做操,或者只是单纯为了享受这里水清岸绿的河景。

  看到这一幕,邱爱兰有些感慨。20世纪80年代,她随家人搬到美舍下村,和李海华成为了闺蜜。“那时候我们一起买菜、一起逛街,现在就一起带孙子、一起巡河。”说到这里,年过半百的两人站在美舍河旁的花丛边,“咯咯咯”地笑起来。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美舍河就是一条小溪流,没现在这么宽,但是水特别清,里面有好多鱼,还有大片的水浮莲,漂亮得很。”在河畔生活了近40年,邱爱兰和李海华见证了彼此的变化,也见证了美舍河的蜕变。

  “后来,经过重新规划,美舍河变宽了,但是垃圾也多了,包装袋啊、废纸啊、吸管啊,什么都有。我们这些住在附近的人,连个散步的地方都没有,去买菜的人宁愿绕远路,也不愿靠近美舍河。”邱爱兰说。

  如今,经过系统的治理,美舍河重新恢复了生机。退休在家的邱爱兰和李海华,与众多志愿者一起报名,成为了海口市的“百姓河长”。邱爱兰和李海华负责巡查文明东路东风桥到海口市第四中学初中部的河段,捡拾沿途岸边的垃圾,劝阻破坏生态的行为,上报污染源。

  一开始,闺蜜俩巡查一圈要两个多小时,能捡到满满四五袋垃圾。“现在大家都知道爱护环境了,我们巡一圈只花1小时就行了,而且最多只捡到半袋垃圾。”邱爱兰一边用长夹子拨开草丛,一边说。

  “保护美舍河的力量是逐渐壮大的,我们这些志愿者看他们(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巡得辛苦,我们就加入进来,市民们看我们捡垃圾辛苦,也就自觉不乱丢垃圾了。”李海华补充道,美舍河如今的“美颜”,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

  既保护了环境,又锻炼了身体,闺蜜俩的这一志愿行为,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现在每个周末,闺蜜俩都会拎着夹子和垃圾袋高高兴兴出来“上班”。“现在都没有什么垃圾捡咯,而且一眼看过去,有河、有鱼、有树、有花,美舍河的风景比过去还好看呢。”邱爱兰说,不巡河时,闺蜜俩就各自带着小孙子到河边散散步、做做操。

  “发动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巡河、护河,提高社区居民爱河、护河的意识,可以协助街道河长做好日常河道巡查,还能搜集更多对水域岸线保护、河湖建设的意见。”海口市中山街道工委书记王小燕说,“百姓河长”是保护河湖生态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如今,海口市由社区网格员、退休干部职工等组成的“百姓河长”队伍,已有300多人,加上1400多名由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担任的四级河长,全市上下形成了社会共治、共护水体生态的治水新格局。

海口市“百姓河长”邱爱兰和李海华。

   从旁观者到责任人

  “百姓河长”语录:

  没想到还能参与罗带河的治理

  从东方市八所镇穿城而过的罗带河,曾经是一条黑臭水沟,2017年还曾被列入劣Ⅴ类水体名单。经过一年多的生态修复治理,罗带河两岸的违法建筑、垃圾被清理,河水也变清了,如今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罗带河,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参与到这条河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感到很自豪。”肖仁富是东方市河长办公室聘任的“企业河段长”,他也是东方市中海石油建滔化工有限公司的环保技术管理监督主管。

  如何引入企业这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河湖生态保护中发挥作用呢?2018年,东方市开始尝试“企业河段长”制度,首批9家企业的高管担任“企业河段长”,这也标志着我省开始推动本地企业从“旁观治水”向“责任治水”转变。

  当上“企业河段长”后,除了定期巡河,肖仁富还多次组织员工对责任河段沿线开展捡拾垃圾、清理荒草等活动。对于无法解决的生态破坏问题,他会及时报告给河长办公室,督促主管部门解决。

  东方市河长办公室技术顾问符明祥介绍,东方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河长制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机关、进部队的“六进”工作,发挥“企业河段长”“居民河长”“村民河长”及机关、学校、部队在完善河长制工作方面的作用。作为水环境管理的特殊力量,“企业河段长”丰富了河长治河的内涵,而企业在积极参与河道巡查、治理的同时,对自身的治污职责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一名化工企业的员工,肖仁富就见证了企业生态环保理念的转变。他说,近年来,东方市中海石油建滔化工有限公司对生产环节进行了系列环保整改,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污水、废气处理排放也都达到了新标准。“我明显感受到整个行业、社会对环保的重视,所以这次担任‘企业河段长’,更多的是责任。”肖仁富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据了解,目前东方全市已有“企业河段长”9名、“居民河长”11名、“村民河长”293名,设立河湖专管员282名,建立了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政府统管、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新机制。

东方市“企业河段长”肖仁富。

   守护“最后一公里

  “百姓河长”语录:

  昌化江边的可疑人员我都要去问问

  11月6日10时许,在村委会办公室开完会,眼看时间还早,东方市四更镇旦场园村村委会主任文肖格准备去巡河一趟。

  “我们这个村靠近昌化江入海口,捕捞业很发达,以前经常有人过来电鱼、用毒药毒鱼,而听到‘轰隆’一声,就知道肯定是有人放炸药在炸鱼了。”作为一名“村民河长”,文肖格对这样的“轰隆”声特别敏感,只要一听到,他会立马骑上电动车去查看。平日里,发现村里有陌生人经过,他也会特别注意,看看对方是否有非法采砂或非法捕捞的迹象。“电鱼、炸鱼、用毒药毒鱼,这都是破坏河湖生态的行为,还有非法采砂,不仅破坏生态,更会导致河床凹凸不平,河水形成漩涡,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近年来,我省水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农村河道“脏乱差”等现象依然存在。设立“村民河长”,是我省打通农村治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

  “这两年,昌化江的上游治理有成效,我们明显感觉到入海口的垃圾变少了,河水也清澈了。”行走在昌化江入海口的沙滩上,文肖格指着江水说,“这里是昌化江入海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里。

  昌化江入海口环境的改善,只是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河流治理与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2017年,我省启动河长制工作,各市县严格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扎实开展河湖治理,开展“清四乱”等护河行动,保卫一方绿水。至今,全省已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1236名。

  省河长办公室主任秦艾斌介绍,河长制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地方党政领导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的一项制度创新。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工作体制机制,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

  秦艾斌说,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主要涵盖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6项任务。海南虽然工业污染相对较少,但河流管理也面临生活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等问题,落实好河长制6项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从目前我省各市县的河长人员配备来看,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在治水中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如何用好、用足社会力量,将成为政府治水的新课题。未来,我省将继续完善“百姓河长”机制,加强政府与社会队伍的联合,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合力。

  “只有人人关注、人人行动、人人参与,才能真正带来河湖水生态环境的改善,‘百姓河长’是社会群众参与河湖治理管护的重要力量之一。”符明祥说,希望“百姓河长”继续发挥社会作用,牢记护水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建言献策,争当护河管水的时代先锋,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河湖管护的公益事业中。

  (本报海口11月7日讯)

海口市美舍河风光。(本版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名词解释

  河长制

  “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2016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