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癌症克星”蚊子:被雪藏40年

21.10.2014  10:24


从海南库蚊身上分离的M1病毒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 图为海南库蚊。

  “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细胞”这个困惑了全球癌症专家的怪圈,又有了新的可喜进展。

  这种从海南保亭乡间库蚊身上分离出来的M1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当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课题组向世界宣布这一消息时,也将“海南库蚊”——来自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毛岸村的蚊子,推向了人们视野。

  M1天然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们与海南的蚊子有什么关系?这一研究过程与海南有什么关系?它的发现真的会让癌症消失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了颜光美课题组核心专家。

  M1病毒能有效抑制

  这三种癌细胞

  (癌细胞含有的ZAP蛋白含量越低,受到M1病毒攻击概率越高,被抑制的可能性就越高)

  颜光美课题组

   辟谣

   1.与任何上市公司没关系

  近日,网上有传颜光美课题组发布病毒M1可抑制癌细胞的消息是为一家上市公司造势。对此,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辟谣。

  记者搜索发现,在某贴吧中有帖子称“达安基因:中山大学发现病毒M1,专杀癌细胞唯一受益标的+正宗埃博拉+登革热概念”。也有媒体称颜光美课题组发布的消息客观上为基因概念和肿瘤概念股造成了利好。

  就此,颜光美课题组成员胡骏副教授对海南日报记者表示,“至今我们和任何上市公司都没有利益关系,包括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在内。

   2.海南蚊子叮咬治癌不靠谱

  近日,在网上疯传到海南进行“蚊子游”治疗癌症的旅游线路,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胡骏也进行辟谣:“我想提醒大家,不要没事跑到海南去抓蚊子咬自己,以为可以治癌症。这样非但不能治疗癌症,还可能因为蚊子身上的病原体非常多,而感染上登革热、疟疾等病。

   3.M1溶瘤病毒不是“仙丹

  M1溶瘤病毒能治疗癌症的消息已经发布,被不少人鼓吹为“仙丹”,效果真是如此神奇吗?颜光美谨慎表示:“M1溶瘤病毒只不过是治疗癌症十八般武艺中的一种,还不能用‘攻克’两字。肿瘤单靠一种方式治疗不现实,一定要联合治疗,而M1溶瘤病毒为癌症病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根据设想,届时癌症病人接诊时,先用ZAp基因进行检测,观察是否有效,再决定按照何种方式对症治疗,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癌症疗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不会耽误治疗。

   能“狙击式”杀灭癌细胞吗?

  正常细胞因为含有ZAP蛋白,因此有一道防线,病毒M1无法攻陷,而一些肿瘤细胞因为缺乏这种蛋白,就容易被病毒M1杀死,治癌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M1病毒治疗癌症是一场长跑,10公里我们才跑了1公里。”颜光美和胡骏在接受采访时都反复强调这句话。

  10月7日,颜光美课题组的论文称,在全球内首次发现,源自海南的天然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他们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

  课题组从近70种癌细胞中筛选出12种常见的癌种,包括全球病发率最高的肝癌、肠癌、膀胱癌、脑癌等10大癌症,以及胶质瘤和广东地区高发的鼻咽癌。每个癌种选5株肿瘤细胞系,实验后发现M1病毒溶瘤效应明显。2012年春,在历时大半年的小鼠和大鼠动物实验上,课题组发现,M1病毒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实验发现,M1病毒对体外培养的部分人类癌症细胞,抑制率高达90%;对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抑制率达50%-60%。

  更让课题组开心的是,小鼠体重没有减轻,而且在对小鼠体检,包括血常规、体重、饮食等指标检查后,都没有发现明显的病变,对小鼠器官进行病理切片也没有发现异常。“这初步显示了M1病毒的安全性。”论文作者之一、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张海鹏兴奋地说。

  论文发表后,媒体的报道将之称为“精确制导”杀死癌细胞。对此,胡骏有自己的解释:“精确制导?要看前提是什么。如果是缺乏ZAP蛋白的肿瘤细胞,我们确实可以说是精确制导。但如果说所有肿瘤细胞,我们确实做不到。”胡骏说,M1病毒能够选择性识别并杀死癌细胞的原因,目前看来就在于其对ZAP缺失的识别。

  所谓ZAP,是课题组找到的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颜光美介绍说,研究显示,69%肝癌组织、52%结肠癌组织、61%的膀胱癌组织表现出ZAP的低水平。这意味着,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缺乏ZAP,便可以进行病毒溶瘤治疗,提高药效的可能性。

  而寻找到ZAP抗病毒因子的历程也是一波三折。

  为此,课题组采用了最新的基因芯片技术,从人类整个基因组所有2万-3万个基因的表达量中寻找差异,经过逐一排除后剩下了56个候选基因,再对56个基因进行小规模的RNA干扰实验,最后终于发现,“锌指抗病毒蛋白”(ZAP)的效应是最明显的。这意味着,M1病毒能够选择性识别并杀死癌细胞的原因,就在于其对ZAP缺失的识别,而人类癌症广泛缺乏ZAP蛋白。

  “正常细胞因为含ZAP蛋白,因此有一道防线,病毒M1无法攻陷。而一些肿瘤细胞因为缺乏这种蛋白,就容易被病毒杀死。”胡骏说。

   用于临床还需迈过几道坎

  M1病毒研究要进入临床阶段,其花费将是数以亿计,最快也需3年才能结束临床前研究。而下一步将要进行的灵长类实验,可能考虑用海南的实验用猴。

  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颜光美介绍,M1病毒将于下周注射到猴子身上进行动物实验,为临床前阶段研究做准备,争取3年时间获得一期临床试验许可证。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新药研发需通过科学研究、临床前、用于人体的一、二、三、四期临床试验等阶段,才可以上市销售,用于临床治疗患者。“若科研条件顺利,尽量争取用3年时间结束临床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获得一期临床试验的许可证。到时M1病毒就可以试用在自愿参与试验的患者身上,尽可能地缩短时间。”颜光美说。

  “任何研究工作者、做任何研究都有困难。”胡骏表示,未来研究的困难主要在几个方面:资金是否充足、能否找到最重要的学术问题、仪器设备是否到位等。

  首先是资金问题,这是最大的难题。支持课题组走到今天的仅仅是国家自然基金的一个面上项目,经费缺口很大。

  下一步将进入的灵长类实验阶段,属于高等级安全性研究,目前预期的困难在于需要制备大量M1病毒供实验用,以及可用于实验研究的灵长类动物实验基地,这是在技术上要克服的两个困难,此外研究经费也是要克服的。

  “一只实验用猴就要一两万元。”胡骏说,为了确保实验的质量与效率,他们要求的是按照国际标准来使用高质量的没有携带病原体的实验用猴。而进行一组实验就要十几只猴子,还需要一个对照组,这又是十几只猴子,也就是说仅仅解决一个问题就需要几十只猴子。因此,光是实验用猴这一块需要的经费就以百万计。“M1病毒研究要进入临床阶段,其花费将是数以亿计。

  他表示,听说海南的实验用猴大量出口,如果有需要会考虑用海南的实验用猴。但目前还是优先考虑广州附近的实验用猴,这也是从成本等方面来进行考虑,但是未来的相关实验肯定还会再来海南。

  关于下一步最重要的科研方向的问题,在昨天的发布会上,颜光美进行了阐释。

  颜光美表示,课题组正在同步研发M1增效剂和M1复燃剂。M1增效剂可以增加病毒效果同时减少剂量和毒副作用,他透露,目前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而M1复燃剂则可让尚未被机体清除的病毒重新开始复制,一定程度上克服耐药性问题。

  “我对未来研发出新药很有信心。”胡骏说,新药研究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而且与其它领域的研发不同,药品研发还有安全性、有效性等门槛,一步跨不过去便悉数归零,因此是高投入高风险的研究领域。“研发药品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海南研究者有望分一杯羹

  我省科学家也正在做类似的研究,郝新宝专家就正在用选择腺病毒来对肿瘤进行基因治疗,可能会向颜光美课题组求助。

  郝新宝表示,颜光美课题组的研究其实是肿瘤基因疗法的一部分。目前,我省科学家也正在做类似的研究。郝新宝就正在用选择腺病毒(ASV)来对肿瘤进行基因治疗。

  “但是我们用来攻击癌细胞的病毒是人工改造的,而不像颜教授他们那样是天然的。”郝新宝说,虽然如此,但是大家的研究殊途同归,方法类似,采用的是不同思路。例如,今年郝新宝在热带生物学报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他们通过将慢病毒载体介导靶向某种融合基因的体外的RNAi,旨在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他表示,自己实验室经费充足,今年已经申请到1000万元的肿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经费。本周他们实验室将进行讨论,如果认为可行将向颜光美课题组求助,请求获得有关病毒M1的实验材料;或者向最初获得病毒M1的单位进行求助。同时,他们还准备到中部山区寻找病毒M1的寄生库蚊,自己来进行分离,“说不定能够分离到更好的抗癌病毒。

  而颜光美团队也对海南籍学生发出了邀约,胡骏表示,虽然现在团队中没有海南籍的同学,但是他希望未来有优秀的海南学子报考他们实验室的研究生。他们将有望参与到病毒M1的研究中去,“因为海南人民都是很有热情的,相信他们能够在科学上做出好成绩。”(记者 单憬岗)


相关报道:海南蚊子身上发现癌症克星病毒 目前不能用于人体
                    中山大学从海南蚊子中分离出能杀癌细胞天然病毒
                    中国首个发现天然克癌病毒 从海南岛蚊子身上分离
                    海南省疾控专家:四招教您如何严防蚊子叮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