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用劳动教育为“双减”助力

10.05.2022  13:03

长滨小学学生给金银花浇水。学校供图

  ■ 王先云

  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双减”政策落地后,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多措并举,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闲暇时间明显增多。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增加学生体育、美育、劳育的时间,特别是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为“双减”助力。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学校形成了“两翼四途径”的劳动教育特色育人体系。

  两翼:学校劳动和校外劳动

  学校注重挖掘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把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必备的劳动技能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教育生活化理念,立足生活情境,以学校劳动、校外劳动(尤其是家庭劳动)为两翼,围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方面架构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是生活劳动项目化。生活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位,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以学校生活劳动为例,包括服装与穿戴、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午餐与午休等任务群。根据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生活劳动任务群的劳动项目。例如,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劳动,包括佩戴红领巾、穿校服、扫地、拖地、整理书包、摆齐课桌椅、清理课桌抽屉、分餐、收拾餐具和叠被子10个项目。

  二是生产劳动特色化。学校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设蔬菜园、中药园和百果园三个劳动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收获的快乐,学会珍惜劳动的成果。学校中药园劳动基地由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援建,将打造成集中药知识普及、中药种植、药膳制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基地,让学生们走近悠久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医药学习的兴趣。

  三是服务性劳动多元化。充分挖掘校内服务性劳动资源,以清洁与卫生、礼仪志愿服务、图书管理为主要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服务劳动教育。此外,依托周边资源拓展劳动基地内容,开展社会服务性劳动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走进大型购物中心,体验售货、收银、物流配送、环卫等工作,让学生融入真实的劳动情境,增加职业体验。

  劳动教育四途径

  经过长期实践,学校主要从以下四个途径推进劳动教育:

  理念引导。一是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学校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二是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情境,亲历劳动过程,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

  课程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分为三个类型:基础型课程、融合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独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每周1课时,要求全体老师专时专用;倡导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推进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开设“劳动+”融合型课程,做到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创美;开设“劳动+编程”课程,整合劳动、美术手工和数学等学科,有效实现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学习;开发劳动教育拓展型校本课程,如蔬菜种植、南药种植、教室绿植养护、药膳制作等。

  家校协同。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多种方式,强化家长家庭教育责任意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共识,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学校制订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引导孩子在家长指导和陪伴下开展家务劳动,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布置个性化亲子劳动作业,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到商场采购物品等。这样的劳动作业,既能让孩子体验劳动过程,切身感受父母的不易,又能增进亲子互动,培养亲子感情,一举多得。

  评价保障。劳动课程评价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遵循导向性、发展性、系统性的评价原则,将平时表现性评价和学段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双减”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好劳动教育,能为学生全面成长赋能,为“双减”助力。

  (作者系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校长)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