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王氏渡琼始祖达百余人 大规模渡琼始自宋代

15.12.2014  19:34

      王居正画像

      定安龙梅村王氏宗祠。林萌摄

      原标题:海南王氏渡琼始祖达百余人

      大规模渡琼始自宋代

      海南王氏渡琼始祖自东汉末期公元220年,王琳公出仕来琼后至清代止,1800多年间有记载的过琼先祖共有101位。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王氏繁衍的历史与中华民族同行,也蕴涵着一个民族历代的兴衰更替。从渡琼始祖(有记载的)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朝代看,宋、明两代的王氏过海始祖最多。如宋代有43位,几乎占了过海始祖的半壁江山。明代23位。居第三位的是清代,目前已知的共有11位,其余依次为元代10人,唐代3位,汉代、隋代均稀有王姓过海始祖。

      从过海王姓始祖的原籍地看,来自福建莆田县的王姓始祖最多,有41位,另有福建其他地方的始祖12位,他们占了全部王姓过海始祖的57%(这个数字佐证了“多数海南人的故乡在福建莆田”之说)。来自浙江的过海始祖5位,江苏的3位,广东的3位,江西的1位,未详的29位。

      从过海始祖的定居地看,王氏始祖渡海最早的定居地是临高包登村。定居地最多的县份是琼山,有42个;其次是临高,20个;澄迈,11个;其余依次为儋州8个,琼海7个,文昌4个,万宁、定安、陵水各1个。这些地方大都处于海南的汉区。

      从过海始祖渡过琼的缘由看,出仕的有21位、避乱的有23位、经商的有6位、迁居及未详的有48位、被贬、被逐的各1位。因为在长期的战乱及饥荒中,祖先们除出仕及经商的外,大都没有机会识字,因而漏记的也会存在,实际数据待以后考证为准。

      从过海始祖最初的职业看,务农的显然占了大部分。出仕的占了22.5%,这个比例不算小。其中元末的王日琪曾任万州知府。南宋的王居正32岁任兵部侍郎,后晋任大学士兼枢密察,1151年因力主抗金得罪秦桧遭贬,因而流落海南。有史家称其为贬谪来琼,但从他仙逝后皇帝给他的祭词中,称其“声名争日月之光,勋业焕钟鼎之峙”来看,似乎又不是贬谪来琼。值得一提的是过海始祖中从商的仅3人,仅占3%左右,这也许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古代海南商品经济的落后。

      从过海始祖的人丁兴旺程度看,王居正(悦公)是最旺的一族。他在奉旨南下途中客死海南,两个儿子除次子斗纠返回浙江老家居住外,老大斗魁在琼一共育有九子,被后人尊称为“九子王”。“九子王”及其后代散落居住海南北部、西北部和东部地区,繁衍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四十万人的海南首望之族。

      总体上看,王氏先祖大规模渡琼始自宋代。宋朝为什么王氏渡琼始祖多于其它朝代,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唐朝后,五代十国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朝政荷捐杂税多于牛毛。历时很长时期,官贪吏要钱,黎民苦中苦,乾坤颠倒颠,八方七处乱,十户九无烟。史书记载:从宋朝后期、元朝到明朝初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赤地千里,禾稼不收。官员沉湎酒色,不管百姓死活。到处可见百姓吃草根树皮,社会上流传一首民谣有一句:哀哉流民!死者己满路,生者与鬼邻。加之宋朝期间辽、夏、金常常侵袭扰乱,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使百姓难以生存,因此,就必需找一个能生存的地方,安静住下来,而海南当时是个荒芜但和平的孤岛,物产丰富,谋生容易,且天高皇帝远。王氏先祖们为了生存繁衍就不远千里走险迁居,落土海南了。文\王力王嘉仁

      三槐王氏及其在琼后裔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三槐王氏宗族的历史,而且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人口将近9600多万,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

      王离公次子王威公28世嫡裔王祐,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立国,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

      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祐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其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祐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祐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

      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年间做了宰相,封魏国公,其时政治清明,天下大定。王旦的儿子王素,封懿敏公,奉事仁宗皇帝,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待从孙三十多年,爵位还不足以与他的德行相称。王祐的第六世孙裔王居正官拜兵部侍郎、大学士兼枢密察,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祐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闻名天下,是世界王氏最大的一支。其枝繁叶茂,槐荫万代,致使冠以“三槐堂”堂号的王氏宗亲占了世界王氏子孙近三分之一。王居正(悦公)是王祐的第六世孙裔。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王居正省试中举人,次年京都礼部会试中第四名进士。同年四月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复审中定为“二甲龙图”即探花之后的传胪。1130年王居正任翰林院编修。三年后被封为兵部侍郎。嗣后又封为文华阁大学士兼枢密察。

      王居正在朝中和岳父李纲与主战派岳飞,力争抗金护国,被奸臣秦桧诬告陷害,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奉高宗皇帝之命来广东,交付监察史安置。同年二月王居正由于在各种政治压力下,携夫人李氏和二个儿子王斗魁、王斗赳渡过琼洲海峡达琼州府(今琼山城区)述职。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又怀忧国忧民之思,加上年老长途跋步,于同年三月因病驾鹤西去。享年65岁。逝后被皇帝赐封为文义公,诰封李氏为开国夫人。

      居正公的仲子斗赳后来迁居浙江。长子斗魁定居原琼山东南郊潭社村。育有九子:尚仁、尚义、尚礼、尚智、尚信、尚忠、尚质、尚文、尚和,这便是海南移民史上有名的“九子王”。除尚和没有后裔外,其他八兄弟都在海南繁衍后代。其后代约四十万人,遍布海南及东南亚各地,历代都出了不少名人、居士、贤臣,从宋代起中进士就有九人,中举人亦有二十五人。

      三槐堂王氏,在海南92万王氏群体中约占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其后裔除海南本岛外,在东南亚各国和地方都有分布。他们在开发海南、建设海南、联系东南亚各国的友善中,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代有明朝的王弘诲,定安人,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王佐,临高人,20岁中举人,30岁后出仕,曾任广东高州、福建邵武、江西临江同知,因正直廉明深得民心,多地皆建祠纪念。王佐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与丘濬、海瑞、张岳松并称“海南四大才子”;近、现代有大革命时期的王海萍,海口市长流人,1922年往上海求学期间加入中共,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成功领导福建震惊中外的“闽西暴动”和“厦门大劫狱”。曾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福建省委军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1932年被捕牺牲。

      本文参考:王晓家、王大良有关姓氏论谈、三槐王氏开派始祖王祐名讳考辨、世界王氏网等。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