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试点建设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试点建设
雨林保护有“AI”智慧
海南霸王岭东侧的热带雨林风光。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一只野生猕猴从枝头一跃而下;体型健硕的野猪跑起来摇头晃脑;松鼠、老鼠和各种鸟群也纷纷悉数登场……几天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吊罗山分局林业工程师罗樊强和往常一样定期打开保护区的智能数据管理平台,导出的照片顿时拼凑成一幅生机盎然的雨林百兽图。
大量照片并非人工拍摄,而是由架设在吊罗山热带雨林各个角落里一台台红外线热感应触发相机自动抓取所得。
“这些红外线相机通过4G信号联网完成高清图像和视频的实时回传后,后端的智能数据管理平台将会采取AI智能识别算法,对拍摄到的野生动物资料进行分类识别,从而为我们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大量一手详尽的数据支撑。”在罗樊强看来,每一台红外线相机就像是一双“电子眼”,代替监测及巡护人员随时随地掌握着雨林精灵们的生存状态。
热带雨林是野生动物们的天堂,光靠肉眼观察却无异于管中窥豹。“许多野生动物对人类十分警惕,再加上行踪不定,过去依靠我们实地巡护、监测,获取到的信息十分有限。”罗樊强介绍,虽然过去吊罗山在开展小爪水獭监测等项目时也安装了部分红外相机,但并没有全面铺开。
变化始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的推进。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生态保护,而海南在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其中一个试点亮点便是强化科技支撑。
自今年2月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吊罗山分局已在区域内顺利安装140个红外线相机、8个卡口监控相机,以及后端的智能数据管理平台,集成智能分析、天空地互联等技术手段,搭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试点建设。
“一旦有外人闯入保护区核心区,我们第一时间就能掌握到其行踪。”罗樊强坦言,这一系统突破了在边远山区和深山老林中信息化的制约瓶颈,实现新技术与新型设备的优化集成,让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和监管真正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
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不仅是吊罗山。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吊罗山、黎母山、尖峰岭、毛瑞、霸王岭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片区均已开展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和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试点建设,而随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套系统将实现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重点区域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