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应当列入申遗名单

22.06.2014  15:02

  新华网海南频道6月21日电(纪惊鸿)今天,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海南省愿意与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兄弟省份结成“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共同体。

  “海上丝绸之路”发轫于秦汉,延绵两千多年,是联接古代中国和中亚、波斯以及欧洲、非洲和东北亚地区的海上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动脉。不久前,党中央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决策。

  南海段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线段,海南岛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沿,特别是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丰厚,在“海上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下简称申遗)中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2012年10月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并没有将南海段囊括其中,海南没有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厅长朱寒松表示,此次研讨会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南海段加入申遗。目前“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省市,都是争取始发段申遗,但是基于文化线路的完整性考虑,南海段是不可或缺的,所有始发段最后都必经南海。海南愿意与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兄弟省份结成“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共同体。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张一平在研讨会上着重介绍了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他表示,“海上丝绸之路”有三条主要航线,其中南海航线最为重要,而海南岛就位于这条航线的交通要道上,《新唐书》中记载的航线中就明确提到了海南两处地点,《更路簿》等证明了海南渔民对开辟南海海上航线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海南岛四周港口林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补给站、中转之地和贸易重要口岸。在与海南居民的交往中,许多外国商人甚至聚居海南,现今发现的古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古墓群就是佐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大民介绍,南海水下出水文物类型众多,包括瓷器、石雕、铜钱等,时间涵盖南朝、宋、元、明、清时期,印证了早期文献关于西沙南沙航路的记载,是我国古代先民到达南海诸岛的明证,反映了当时海上贸易的多样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认为,把“海上丝绸之路”纳入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遗产概念中,把沿线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用一个概念来归纳,是需要做很多研究工作的。杜晓帆建议,可以改变思路,把“海上丝绸之路”分成几个部分,分段申遗,不是一条线一起做成。

  参与此次研讨会的代表包括国家文物局、国家海洋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代表,7省9市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机构负责人,部分沿海省市文博和考古机构专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海南省内相关部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