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法院司改不断破题 保障法官权益提升安全感

21.09.2015  18:18

      原标题:海南法院司改不断破题保障法官权益提升安全感

      落实司法责任制,院庭长办案常态化。海南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光琼对其承办的案件进行听证。(通讯员黄叶华摄)

    公开选任法官,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海南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自2015年1月全面启动后逐渐驶入快车道,平均每个月都有一至两条司改措施出台的速度让人惊叹。

      立案更容易了、办案时间缩短了,矛盾纠纷能有效解决……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从具体的案件中感受到的变化。

      目前,海南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他们正及时总结经验,不断破题推动改革的继续深化。

      法官:职业尊荣感提高了责任更大了

      “谁审理谁裁判,谁裁判谁负责”,无疑是司法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这就是司法责任制。这一改革在法官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化学反应,法官们普遍觉得,法官群体的职业尊荣感提高了、办案责任心增强了。

      “现在我们办案是终身负责制,法官办案出了问题没法向上推了。”海口中院民一庭庭长李家林说,“之前有的法官想着有庭长、副院长等领导把关,就弄个初稿给你,判决书的标点符号的错误我们都得给他们纠正过来。但现在不行了,合议庭自己签署判决书,就一定要更加仔细和慎重”。

      法官们都表示,现在特别怕有任何错漏,裁判书都要看6、7遍才放心。三亚的一名年轻法官小王说,自己还想出用电脑语音软件朗读审判书的方法,帮助纠错。

      海南法院推行人员的分类管理,进入员额的法官都要在审判一线,院长、庭长要亲自办案。海口美兰法院民一庭庭长吴小亮坦言,“虽然不审签法律文书了,但是肩上的担子却没有卸下。怎样抓案件质量评查、抓监督管理、帮助法官提高业务能力,考验着作为领导的功力。”

      群众:打官司不再难期待改革持续推进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群众对“司法体制改革”这个名词仍感到陌生。但问及案件当事人时,他们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变化。

      5月4日,是海南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第一个工作日,当事人王先生拿了一堆材料到美兰法院窗口立案,不到10分钟,法官就为符合立案条件的王先生当场办理了立案手续、受理通知书、诚信诉讼承诺书等相关材料。王先生说,“都说到法院办事难,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立案。”

      据统计,立案登记制实行第一天,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场登记立案196件。“立案难”从此成为过去式。

      老百姓最怕打官司,时间拖得太久就是很重要的原因。海口市民吴先生说,“案子进入司法程序后,就开始各种等,等通知、等开庭、等判决,让人很是心急。司改后,案件审环节大大减少,案子判得快多了,老百姓不怕打官司肯定有利于维护我们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黄家光案的纠错在海南一度引起强烈反响。从“有罪推定”到“疑罪从无”,这是司改成果的直接体现。海口市民温小姐说,错案的纠正让我们更有安全感了,错案追责是防止冤假错案的关键。希望改革的持续推进能让百姓在具体的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探索:保障法官权益提升安全感

      司改推进,海南大批年轻法官进入法官员额。法官司法能力的参差不齐,“机械执法、书生办案”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年轻法官判案心里缺杆“秤”,担心出错受惩戒,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避免同类案件不同判的现象出现,同时保障法官的权益?今年2月28日,历时4个月选编的《海南法院类案参考》发布。《类案参考》以本省典型案例和精品案例为样本作为参考案例,法官判案有了“参考答案”和标尺,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了“同类案件不同判”的现象。

      海口中院民一庭庭长李家林说,“近期办了一个‘外嫁女'征地补偿款分配的案件,很是拿不定主意,类案参考帮了我的忙。根据案例来裁判,不会出错。如果当事人有意见,也不能追究法官职责。从这方面来说,类案参考保护了法官的权益不受侵害”。

      目前,海南法官们还在期待其他职业保障的相关文件的正式出台。海口美兰法院民一庭庭长吴小亮表示,对“错案标准”的认识要更加准确。“法官对法律理解的不同,或在案件审理中存在的瑕疵和失误,不应作为受惩戒的标准。”

      司改后,法官人数减少,“案多人少”的情况或将持续,帮助法官减负将是新的课题。一名基层法官说,“现在案件集中在基层,法官人数减少,案件数量却一直在增加。担子太重,一直加班也不是长久之计。”

      海南法院司改正在道路上探索前行。正如一名法官所说,或许有一天你会成为当事人,司改让法官有了更大的合理的执法空间,在正面的环境中更能把持公正,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你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