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美导游”前十名出炉 导游生存环境受关注

23.05.2015  13:35

      【原标题】海南“最美导游”前十名出炉 导游生存环境受关注   

      22日,海南举行“最美导游”前十名颁奖活动。王辛莉摄

      22日,海南“最美导游”出炉,刘文晖、温学明、高华英、李永泉、沈文广、胡州、甘大凡、颜南雄、杜思思、金开江等排名海南“最美导游”前十。

      用行动为导游正名

      据统计,目前海南共有导游12553人,其中高级导游108人,中级导游3722人,其余8723人是初级导游。海南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今天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海南广大导游为展示海南旅游形象、传播文化、促进中外交流、宣传文明旅游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综合性行业,导游服务质量是评价旅游行业好坏的的重要标准。绝大部分海南导游是好样的,在援藏队伍中、在抗灾救灾的现场、在抢救游客的生死关头,都有他们的身影。

      导游被誉为海南旅游的一张特殊名片,是海南旅游的第一形象,是海南的民间大使。通过此次“最美导游”评选,一批专业素质较高、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导游代表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这些导游纷纷表示,导游工作让他们收获了海内外游客们的赞许、肯定、友谊,同时这份职业丰满了他们的人生。

      刘文晖从事导游职业16年。他说他一直用行动为导游正名。2008年,刘文晖对职业生涯感到迷茫,时逢汶川大地震,他去灾区当志愿者。经过“清零”,他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忱。现在他兼做新导游培训。他说,做导游不仅是为了赚钱,要和游客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一个有道德的导游。

      导游沈文广十年获得游客赠予逾百面锦旗,在工作中他被称为一本活的旅行指南。杜思思从一名优秀导游成长为海口市导游协会会长。她说,成立导游协会,目的是通过行业组织这一平台,强化导游服务素质,赢得社会、游客尊重。同时提高导游的社会地位,让导游有归属感。

      导游困境:“三无”和“三不管”

      “我希望所有游客能高兴的来,开心的回;希望带过的游客竖起大拇指说,导游你真贴心……”刘文晖今天作题为《我是导游我有一个梦想》的宣讲。他坦诚说,希望所有旅游车,都有导游专座;希望所有旅行社都没有“高压人头”,不用每天晚上辗转反侧“明天加什么景点”;希望所有酒店都有正常的陪同房,不必躺在阴暗潮湿,十几个人的并排床铺,没有空调和风扇,床单脏乱不堪蚊虫多;希望所有的购物店都货真价实;希望所有的景点都是美丽值得观赏的;希望路边所有小商贩都是诚实的……希望父母不要时刻为我担心……

      刘文晖的发言引发同行们的热议。

      一位导游坦言,导游多是“三无”人员;无单位、无工资收入、无安全保障。目前,大部分导管公司对旗下注册导游每年收取数百元的会费。按规定给导游提供一定课时的培训,并购买数额有限的意外险,此外,再无其它服务提供和权益保障。

      目前全国导游管理模式相似,都是松散、放单式的“三不管”:导管公司、社会、旅行社都管不到。海南鑫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旭介绍,鑫旅拥有注册导游6500人,是目前海南注册导游最多的一家导游管理机构。他在管理工作中颇感困惑:公司名义上有管理导游的职责,但实际上“管不到”。

      孙旭认为,导游是弱势群体,购物、加景点等问题基本都摊到导游身上,但实际根源出在零负团费的经营模式。如果出团时真正有明确的工作报酬,导游就不必通过购物、加点等方式取得回报。此外,导游带团还必须向旅行社缴纳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押金。导游保障也相对较弱,目前海南只有少数导游和旅行社有相对稳定的雇佣关系,拥有工资及社会保险。

      多年来,导游的生存环境颇受社会各界关注。

      《旅游法》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旅行社安排导游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的,不得要求导游垫付或者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旅行社安排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包价旅游合同中载明导游服务费用。

      但是,由于国内旅游业零负团费经营模式在相当程度上普遍存在,导游很多时候被迫接“填坑”团。

      零负团费致使导游承担巨大压力和风险

      近十多年来,海南和全国一样,多次重拳整治零负团费的经营模式。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三亚旅行社行业发展论坛上,三亚副市长岳进透露,旅行社接团“跳坑”现象仍然存在,“1米坑”“3米坑”屡见不鲜,“7米坑”也有人敢接。这种赔钱接客的行为致使旅行社在带团游时必须加点、购物“填坑”。而游客步步“防坑”,导致跟团游旅游体验差。

      一位不愿具名的海南旅游业内人士坦言,对零负团费可能带来的问题,行业内是心知肚明又无可奈何。他称,打击零负团费十多年,依然故我。原因之一是,国内随团观光型消费者平均经济水平尚不高,消费行为不成熟,法律意识不强;二是有关旅游职能部门迫于区域竞争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整治时紧时松。而海南是典型的旅游目的地,非游客输出地。对岛外组团地依赖性大,话语权相对较弱。

      《旅游法》中关于导游服务费用的规定一直未能得到落实。去年海口市导游协会倡议实施带团工作费机制,旅行社给予导游每客每天20元的工作报酬。中国旅游学院王兴斌教授日前呼吁导游小费常态化。今年五一期间海南一家旅行社则尝试“打赏制”。

      孙春和是三亚导游服务中心的一名导游。他在“最美导游”三十进十的演讲中坦言,一线导游们不愿意冒着吊销导游证的风险去“填坑”。他认为滋生零负团费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相关单位监管不严,没有做到长效的管理体制,反弹时,“坑”不降反而“填”的更大;二是旅行社泛滥,无序竞争;三是导游从业人员供需过剩,竞争过度,明知“坑”大也想尽办法让游客去消费。

      他建议,海南要规范一日游市场,严厉打击黑车,改革规范导游管理制度,把导游的服务费纳入法规,解决导游出团的后顾之忧。

      如何让导游职业不再“短命”

      业内有一种声音:一定程度上导游是一种“短命”的职业。高华英导游表示,导游是一个耗费精力较大的工作。很多导游年纪轻轻就由于长期饮食没规律,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患上咽喉、肠胃、神经等疾病,透支健康。还有一些导游忙于工作而忽视家庭,加上工资待遇不稳定,造成一线导游员流失率较高。

      据孙旭介绍,海南导游来自五湖四海,一半是海南籍人,一半是外地人。一线导游占全部导游数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人取得导游资格证却并不带团从事导游工作。有的是旺季在海南做导游,淡季时息工,或者去西藏等内地,甚至到泰国做导游。海南导游受欢迎,一是其整体素质相对较高;二是其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高华英表示,一线导游要持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时,行业应该给予导游转型到旅游产业各部门的空间。

      导游陈忠建议同行们,一是要热爱。把导游不仅看作一份工作,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二是要学习。导游除了是服务者,还应是学者型的,知识要丰富;三要自我调节。遇到困难和问题,主动自我排解。同时,他期待国家和社会能够在体制机制上对导游多些关爱和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