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曾经的“曼联”和“巴萨”球队

29.06.2015  10:52

      原标题:海南曾经的“曼联”和“巴萨”

      哪怕是一次郊游,“煤渣队”也不忘带上足球。

      “飞虎队”的一张赛后留影。

      近年来,国家对足球事业的重视,对足球教育的扶持,让国人看到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振兴足球之梦。

      近日,中国女足在世界足坛上的不俗表现,也着实让国人看到中国足球的希望。

      眼下,琼中女足也在海口训练备战“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准备于7月10日启程出征瑞典。

      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足球冬训基地。海南人本身也酷爱踢球,有着深厚的足球群众基础与氛围,最近30年来更是涌现了不少业余球队、球员,甚至还有外来的新海南人,破天荒地创办过足球学校。

      在二三十年前的海口业余足坛,“野鸭”、“环球”和“飞虎”这些球队,都是球迷耳熟能详的足球劲旅。

      海南日报记者从老一代球员和球迷口中得知,当年在海府地区,一名业余球员要是能加盟这几支球队当中的一支,无疑会身价大增。

      野鸭队:

      海口最早的草根球队

      海口最早的业余队要属野鸭队,野鸭队这个后来叫响海口足坛近30年的球队和海南日报有直接关系。现年61岁的该队第一任队长谢春秋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不少足球发烧友每天下午风雨无阻在海口椰树门广场踢野球。1982年,海南日报的一名记者对我说,你们这么多人踢球,还不如组织起来成立个球队,留个号。你们是踢野球的,并且经常踢水球,我看就叫‘野鸭队’吧。”

      从此,海口业余足坛诞生了一只“野鸭”。

      谢春秋说,野鸭队成立之初有30人,队员大都是来自海府地区的银行职员、退休工人和老师。球队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海口椰树门广场球门的木门柱换成了铁门柱。一名队员自己做了一幅铁门柱,骑着三轮车从府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拉到椰树门广场后安放好。老谢自认不是个称职的队长,他光顾着带领队员踢球,很少为队员谋福利。“球队成立较长一段时间里,没有统一的队服,大家都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训练。”老谢回忆说。

      网罗了大部分海府地区精英的野鸭队果然实力不俗,在海口市1982年下半年举办的一次比赛中,该队一路过关斩将夺冠。野鸭队成了海口足坛的一支劲旅,吸引不少业余好手想要加盟,但都被队长谢春秋婉言谢绝。老谢说,当时球队人满为患,再加新人进来,队伍不好管理。野鸭队原本规定一周在椰树门球场训练5次,但踢着踢着队员们每天都是下午四五点,甚至是下班后就赶来训练,连星期天也不休息。

      野鸭队在海口椰树门广场踢了近30年,期间有两件事给老谢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有一天下午,我们正在比赛,天空电闪雷鸣,我们没有当一回事。突然,两道很长的闪电向球场劈过来,队员们抱着头逃窜。真的非常危险,差点出大事。”

      有一年大年初二,野鸭队参加了在广场举办的贺岁杯比赛。老谢说,那一年的春节海口出奇的冷,小雨下了半个多月,球场严重积水。野鸭队的对手似乎很不适应在踢水球,而野鸭队则踢得顺风顺水。赛后球迷戏称,野鸭不怕水,鸭子爱嬉水。说来也怪,在老谢的印象中只要踢水球,野鸭队很少失利。“看来这个名字起得很适合我们。”老谢说。

      野鸭队堪称海口业余足球的“黄埔军校”,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海口冒出了不少较高水平的业余球队,而这些队的队长或组织者,都曾在野鸭队效力过。

      煤渣队:

      一群中学生将为证明自己

      论名气,煤渣队不如野鸭那样大牌。讲实力,煤渣队并非海口业余足坛的一流劲旅。不过,煤渣队以它独特的队名和“不屈”的建队经历,在海口足坛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海口人梁邦敏是煤渣队的建队元老之一,20年前,煤渣队成立时,梁邦敏和他的队友们还是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在梁邦敏眼中,煤渣队的成立多少带有点负气的性质。他说,1991年,海口市少年队成立,该队挑选了一批海口一中的球员。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市少年队教练给这些一中的学生下达“最后通牒”,要么离队回校读书,要么离校全身心踢球。

      尽管他们非常喜欢足球,但梁邦敏等大部分队友还是不得不忍痛割爱,回校读书。“虽然离开了少年队,但大家对足球的喜欢愈发浓烈,最后我们商量成立一支球队,业余时间过脚瘾。”梁邦敏说。在起队名时,有人提议叫“煤渣”,他说我们经常在椰树门广场的煤渣跑道上踢球,其次,他们都是被少年队淘汰下来的,类似于边角料煤渣。

      煤渣队成立后经过短暂的训练,第一场比赛挑战海口市少年队。“这场比赛没想到我们居然获胜了,队友们都很兴奋,大家有扬眉吐气的感觉。”梁邦敏说。在此后的半年里,煤渣队和海口市少年队交锋胜多负少,逐渐在海口业余足球圈踢出了名气。当然了,煤渣这群学生军最终还是踢不过半专业的球队,半年后,煤渣队就难敌海口市少年队。

      以海口市一中为班底的煤渣队在成立后的10多年里,踢遍了海口大大小小的足球场,甚至有一段时间球队经常在万绿园踢小场。梁邦敏说,煤渣队最风光的时候是在2001年海口市乙级联赛上,那一年10岁的煤渣队在决赛中战胜了后来一直称霸海南足坛的红色战车队,获得了那次比赛的冠军,并升级为海口甲B球队。“90分钟两队战成0:0,点球大战我们险胜对手。”现在回忆起那场比赛,梁邦敏还颇有些激动。遗憾的是,海口市足球联赛次年停办,这一停就是近10年,煤渣队未能在海口联赛上展现风采。

      现在,煤渣队中还能跑得动,还在踢球的人不超过5人。大部分人都改打羽毛球或别的运动了。“不过,煤渣队的队友们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谈当年在海口踢的足球。煤渣队是我们这批人的青春回忆。”梁邦敏说。

      飞虎队:

      30年前队长开着拖拉机踢球

      海口飞虎队1983年成立,是海口较早组建的业余队。在此后的30多年里,该队一直活跃在海口业余足坛。

      府城人吴海华是飞虎队的创始人,他非常喜欢踢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经常开着一辆拖拉机,载着球员到海口椰树门广场,跟海口的球队过招。上世纪九十年代,吴海华赴日本打工,但球队却没有解散,由另一个球痴——海口人孙国言接管球队。孙国言的业余足球生涯起步于野鸭队,后来他掌管飞虎队后重整阵容,以海中足球队为班底,同时吸收了海口和府城地区几个技术较好的球员组队。

      这支新的飞虎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成为海口足坛的一支劲旅。在由海口市文体局主办的海口市足球联赛上,飞虎队创下了一个尴尬的记录,每次都获亚军,由此该队也得了一个“千年老二”的绰号。不过,在1998年的海口市迎春杯决赛中,飞虎队力克当时在海口足坛如日中天的新温泉海大队,破天荒夺冠。

      飞虎队是海口业余球队中第一个引进广东职业球员参加海口市联赛的球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海口球迷有幸在海口椰树门广场目睹前国脚麦超、孔国贤和胡志军等人踢球的风采。前不久因病去世的前国脚赵达裕曾应飞虎队之邀,给海口小球员传授技艺。

      环球队:

      效仿贝利加盟的宇宙队起名

      1985年,海口市十中的几个爱好踢球的中学生苦于比赛较少,为了能踢更多的比赛,就组织了环球队,平常与别的队或学校联系进行友谊比赛。既然组队就要有队名,上世纪八十年前初期,以容志行为首的中国队迎战以贝利为首的宇宙队。十中队员突发奇想,既然有宇宙队为何不能有环球队,后来大家都同意把十中足球队命名为环球队。

      由于海口市十中当时没有足球场,环球队成立后面临无场地可踢的窘境。不过,这点小小的障碍难不倒环球队的球员,他们在教练吴小宁的带领下,奔赴海口多个球场比赛。环球队去得最多的球场是琼山中学的球场,他们每周3次骑自行车去琼山中学跟良友队踢比赛。慢慢的,比赛踢得多了,环球队的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1987年,随着环球队在海府地区知名度的扩大,又有许多好手加入,这让环球队的实力更加强大,在1988年的海口市迎春杯上,他们一举夺冠。此后,他们参加了1988、1989、1990三届“秀英杯”,分别取得了一个冠军、两个季军的好成绩。

      在此期间,球队引进了几名高手,实力更上一层楼。特别是1989年,该队蝉联了海口迎春杯赛的冠军。一时间,环球队在海府地区名声大噪。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990年后,环球队的大部分主力队员都为了各自的事业暂离了足球,剩下的几名球员加盟了海口其他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