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海大:“双一流”的国际视野
助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送一流学子到国外一流大学就读
海大:“双一流”的国际视野
【海南日报(2015年04月27日头版)】记者 杜颖 实习生 熊珊珊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留学大事记中,一个从海南岛走出的大学生的名字被记录在册:陈章良。24年前的1991年,他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被誉为青年诺贝尔奖的“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
留美归国后,陈章良成为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与他一样,80年代从海南走出国门的还有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姚树洁、长江学者林辰涛等“黄金一代”。
30多年后,作为全省唯一一所211高校,海南大学在办学中思索,今天将依靠什么,培养出更多的“陈章良”们?
答案,是“走出去”。
将优秀学子成批送出国门的尝试从10年前开启,揭开了海南大学学子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新的一章,至2015年4月,海大共计1120余名学子赴海外留学、实训、带薪实习,以此为基,放眼世界,拓宽视野,提升素养。为培养顶尖人才,海南大学于今年启动“双一流留学项目”,送一流学子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助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一所大学的“国际视野”就此展翻新篇。
要结硕果先学会“嫁接”
在海大旅游学院读研的吴楠竟然“休学”了,不可思议,消息近日传遍校园,身边了解吴楠“延迟毕业”原因的老师和同学不觉得奇怪:这是有两次海外留学经历的吴楠一定会作出的选择。
出乎意料的是,海南大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受理并批准了吴楠的“休学”申请,并热情邀约她带领自己的小创业团队进驻海大创新院,为她研发旅游社区APP客户端提供一切便利。
“国外高校的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海大一批批留学海外的学生,我们愿意把学生送出去,也支持他们把大胆的新观念新想法带回来,亦如学校80年代支持陈章良们一样。”副校长傅国华说。
近年来海大校领导班子达成一个共识是“要把更多优秀学生送出国门,学人所长,为我所用”,这并非是赶时髦的突发奇想,学校在80年代早有成功实践,而更为重要的是,海大校领导班子认为,国家经济增长新常态中,发展需要创新驱动,需要新技术带来的先进强大的产业群。创新驱动要有顶尖技术支持新兴产业,积聚成群。顶尖技术从哪里来?需要拔尖人才到世界上科技较先进的国家去学习,去掌握,去研发。“国外一流大学数百年来积累很多的先进技术,海南大学要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必须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他们的国际视野决定了海大的未来。”包括校党委书记刘康德、校长李建保等在内普遍具有留学经历的校领导班子对此笃定。
对于今年启动的“双一流留学项目”,大家更愿意理解为“嫁接”。海大十分清楚,教育要有跨越必须先学会“嫁接”。“树还在长,但嫁接了就会有新果,农业如此,大学的成长也如此。”傅国华形容说。
从2005年启动校际交换生项目,开放办学的战略让海大在10年间为“双一流”构想打基础,修跑道,尤其近5年,海大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渠道,全面开展与境外著名高校的校际合作,至今已与境外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2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友好关系,搭建起“校际交换生项目”、“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日本高技能培训项目”、“专业带薪实习项目”、“假期研修班项目”等,1120余名学子从中受益,出国(境)交流学习学生人数去年首度超过全国“211高校”的平均水平,海大迈向双一流的基础夯实,动力澎湃。
“一出一进”观念提档升级
什么是好大学?西方教育家说,给予人技能更赋予人思想。
2012年起,海大在派出留学生人数上不断提速,仅2014年选派402名学生出国(境),比2013年高出30%。走出去,带回来,“一出一进”成果是学生思维的转变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变革。
走出去,为海大学子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园艺园林专业的王亚卓作为交换生初到美国犹他大学学建筑,美国教师的教学开始让她很“吃不消”,“不是应该讲一些经典建筑,然后让我们模仿着学吗?”实际上,王亚卓和同学被推到了大街上,被要求自己去考察美国不同类型建筑,回来建模,然后她要努力提出新概念,靠自己的创意,英文讲解去打动别人获得学分,“他们让我彻底打破了过去的思维。”
走出去,大大提升了海大学子的科研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苏奇到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时,他惊讶地发现,在这里,知识点的传授根本不是“老师→学生”,而是“观点由学生自我产生→老师点评“,在新教学理念引导下,他和老师一起动手承担电浆枪软件模拟定量分析课题,回到海大后又钻研capstone(微燃机),将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SCI收录论文。
走出去,还极大促进了海大学生的深造、创业和就业,以境外高技能培训方式留学日本的机械专业学生王震,不仅熟练机械工业技术,且1年的学习让他从基础入门到精通日语,在企业招聘中成了争抢的香饽饽;王亚卓获得了北美7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而吴楠的创业项目则引来了天使风投。
走出去的学子也为海大的教育改革带回了新鲜的空气。吴楠回国后,大胆地向旅游学院院方领导讲述了自己在西班牙等地学习的感受,她说“能不能让我们海大的课程也像国外一样更‘接地气’?”令吴楠没有想到,没过多久,旅游学院将部分学科课程进行了重设。
傅国华对此很支持,他说,大学能给予学生什么?海大的定义就是看学生能不能拿走老师的思想、知识、技术等去创造,而学校也需要汲取经验,以开放促进教育改革,固步自封没有出路。
启动“双一流留学项目”
2015年,在10年开展学生海外交流的基础上,海南大学启动实施“双一流留学项目”,首期计划投入300万元资助10-15名优秀本科生到国外一流大学插班学习1学年。而此后若干年内,海大计划将在校优秀本科生送出去的比例从目前的4%提升到10%。
“这意味着,今后即便是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学子,只要成绩足够优秀,外语过硬,个人品质好,学校可以通过资金筹措圆贫寒学子出国梦,为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打下基础。”校长李建保说。
一场由校长、副校长组成的“重量级”考核组日前在海大展开面试,而此前,即便是招考博士级别的教师也没有采用这样的“规格”,首批8名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入选,一个向更高层级迈进的新“双一流留学项目”的大门已经开启:除资助金外,推荐学生到世界顶尖大学插班学习的学校可谓“航母级”,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
与此同时,在国际合作方面,海大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今年正式招生,合作举办国际学院也正在筹划之中,这意味着还有许多学子今后有机会可以在海大就读国外优质课程。
“我们要提供最好平台,让你有一切可能去跳!”经10年磨砺,今天,海大这样自信地告诉学子。
(本报海口4月2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