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艺的延续就像“长征路上”的接力
原标题: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符策超:
海南文艺的延续就像“长征路上”的接力
大型古装琼剧《双珠凤》演出剧照。陈德雄摄
《达达瑟》中的黎族民乐表演。
省琼剧院为参加联谊大会的海内外海南乡亲表演传统琼剧《百花公主》。宋国强摄
电影《红色娘子军》剧照
收集和整理民间文艺,几乎耗费了符策超半生的心血。和一大批钟情于文艺遗产保护的热心人一样,符策超将自己的青春也铺洒在了海南的文艺遗产中。这个从小就受到爱唱民歌的母亲影响的孩子,16岁时就与人合著了民歌集。1958年,18岁的他就成为五指山报社的一名记者,跟其他记者有很大不同,他专注地喜欢文艺遗产。他无数次搭老乡的牛车走进大山,走向海滨,翻山越岭不为别的,就为他钟爱的这些几近失传的技艺。
符策超讲述自己的过往,1980年代,符策超有时骑着自行车,有时就靠着双腿,带着极为珍贵的一台小小的“三洋”牌录音机和几盘磁带,笔记本和干粮就上山了,穿梭在山岭农家寻访懂得民间失传技艺的老人。开始没有乡亲理解他这是图个啥,有一年他在甘什岭山区采风,在狭长的山道上,骑着自行车的他为了躲避对面开来的一辆车,驶向了另一侧,恰巧另外一边也有一辆车对面开来,自行车毁了,他自己被甩出老远,身上落下几处伤,但他不管不顾还执拗着去村里,乡亲们见了这场景都感叹,“这是个疯人。”
还有一次更为严重的车祸是1984年去昌江采风的路上,已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馆长的符策超,和自治州文化局局长曾宪成以及一名歌舞团队员3人一起在乡间路上,结果遭遇了重大车祸,文化局长重伤,歌舞团队员当场身亡,符策超大难不死却受了脑震荡,半年多都没有恢复过来。
拿命去换一部诗歌、一个传说故事在符策超那里算是“家常便饭”,而他的虔诚也感动了更多的文艺者。在编纂中国文艺集成海南戏曲志时,符策超去琼海大路镇云满村拜访当时已80岁高龄的“琼剧通”陈鹤亭老先生。因为曾是琼剧《海瑞回朝》的创作者,陈鹤亭在“文革”期间被诬告成反革命被抄家,红卫兵把他半生研究的18本琼剧成果都夺走了。老人痛心极了,冒着生命危险将余下的史料转移到乡下的老家藏匿。平反后,老人再不愿“出山”创作,符策超“三顾茅庐”,恳请他为海南再尽一次力,老人被深深感动了,翻箱倒柜清理资料,闷热天在家里伏案走笔,直至呕尽最后一滴心血,临终前把所有珍贵资料都整理奉献出来给了符策超。2000年,戏曲志终于出版,陈鹤亭老人却已离世多年,符策超带着志书于老人墓碑前,长久无语,声泪俱下。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