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市县领导"官气""霸气""匪气"从何而来

16.07.2014  17:50

  最近,海南多个市县委常委班子陆续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盘点与会常委们在这些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见,除了一些常见的“工作不大胆,不敢于担当”、“把思路当成政绩”、“以口号代替成绩”、“发展的谋划深度不够”等共性问题外,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针对部分市县委书记的批评,“官气”“霸气”“匪气”之类形容不绝于耳。。

  譬如,在6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海口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海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第一个向自己“开炮”:“当官时间长了,不自觉地就滋生了一些‘官气’。到基层去,大多是速去速回,真正带着感情到老百姓家里坐在一条板凳上、拉个家常、交个朋友、说上几句掏心话的情况不多。”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反躬自省,对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检查的内容、批示的事项,能够高度重视,立马就办,快办快复;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下访不深,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少。

  纵观民主生活会上的这些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有的碍于情面点到为止,大部分则是一针见血,无论是力度还是强度,都是近年少有;会上的精彩观点和“辣句”也令人耳目一新。更是为基层群众所津津乐道。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些市县主要官员身上的“官气”“霸气”“匪气”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日渐增长,最终发展到“粗暴骂娘”、“听工作汇报经常听到一半就打断”,并让有些干部找到组织部诉苦,“希望调到压力小的岗位”的地步?

  关于“官气”从何而来的问题,其实文昌市委书记裴成敏已经做了很好的解释。在谈到最近一次走基层的经历时,裴成敏的脸上难掩羞愧。东郊镇椰林村委会一个村有40户人,其中30户是贫困户,村人均年收入不到文昌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全村68%的房子是危房。一位大娘对裴成敏说,家门口的水渠是1953年修起来的,到今年初政府才第一次拨款清理修缮,下大雨农田才没被淹。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1953年,海南刚解放3年,政府就为老百姓修了水渠。现在60年过去了,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相信农民多次提出修渠的要求,也有干部去看过,但一直没解决,可见我们的作风存在严重问题,对群众的利益诉求落实不到位。”裴成敏说。

  我们认为,裴书记的话说到了“官气”的根本,尽管自建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整治官僚作风等“四风”的文件和措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让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群众都深恶痛绝的“四风”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部分官员和部门身上,很多部门仍习惯于“用文件传达文件”、“用会议贯彻会议”;很多官员仍习惯于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在办公会上“拍脑袋”决策,在下基层时前呼后拥、装腔作势,在入户走访时更是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尽管这些官员的作为犯了众怒,但由于“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难,同级监督太软,组织监督太短,纪委监督太晚”的现实,时间长了,这些官员身上“官气”自然越来越重,不免产生“唯我独尊”之感,“霸气”、“匪气”就此滋生。

  找到了“官气”“霸气”、“匪气”滋生的根源,我们还需要追问的是,在触及灵魂的民主生活会之后,海南这些被批有“官气”“霸气”、“匪气”的官员们能否真正反躬自省,彻底清除自己身上的“病灶”,这才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诚如海南省省长蒋定之所说,如果会上说得激动、会后不见行动,就是在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群众不会买账。必须抓住、抓紧、抓实整改落实环节,坚决防止和克服“过关”思想,以整改落实的行动和成效兑现承诺、取信于民。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接地气,知道人民群众在想什么、要什么,急什么、盼什么,有哪些牢骚、哪些诉求,听到民声、顺应民意,保证我们的工作符合民愿;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管用办法,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才会集中起民智民力;才能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密切党群关系,以真心换信任,赢得民心,正能量就会更强大,工作就好做得多,事情就好办得多。

  这话说的很动情,也为如何清除“官气”“霸气”、“匪气”开出了“药方”。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之病非一天形成,也不可能一天病愈。尽管彻底清除这些官员们身上的“官气”“霸气”、“匪气”也还有待时日,但我们相信,通过触及灵魂的民主生活会之后,这些被暴晒于阳光下的“邪气”会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下逐步消退。(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