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定点扶贫显成效
■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 王远玉 吴晓笙
海南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2014年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驻琼军警部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5000多名干部进驻18个市县300个贫困行政村,开展以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帮党建为主要内容的定点扶贫工作。
据统计,全年省级定点扶贫单位共自筹和引进资金10019.64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89个,涵盖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各类培训、劳务输出、文明生态村建设等,受益群97525人。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称赞: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定点扶贫工作,扶出了新天地,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海南各市县及其贫困村在定点扶贫单位特别是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指导下,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组织实施扶贫项目,促使2014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95737人,其中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29770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减贫9万人的任务计划。
定点扶贫亮点纷呈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连续三年把减贫任务纳入省委、省政府每年十项民生工程之首,狠抓落实。2014年,下发《关于印发〈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创新机制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方案〉 的通知》(琼扶发〔2014〕5号)等文件,有力推动定点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省直各单位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党委(组)议事日程,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许多单位对帮扶点制订了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指定专人抓落实。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省科技厅、省农行、省统计局等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扶贫点调研指导,要求驻村干部按照定点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配合县、镇、村,按时间节点一件一件抓落实。省交通厅领导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帮扶村,了解该村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按轻重缓急安排资金逐年予以解决。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驻村工作队坚持全年驻村,对贫困户、低保户逐户走访,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找出致贫原因,并分户造册,建档立卡,制定脱贫对策。
各定点扶贫单位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农户、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群众所想所盼,确定扶贫对象,按“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帮党建”的“五帮”要求,哪方面薄弱就帮哪方面,缺什么扶什么,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省人民检察院协调各类资金购进蜜蜂200箱、鸽苗50对给定点帮扶村农户饲养,还组织30多名村民外出参观学习黄秋葵种植技术。省侨联协调有关部门投入30万元,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农民” 的运营模式,扶持 20 户贫困农户饲养山鸡。省农业厅投入170.55万元,帮助白沙县邦溪镇地质村成立养羊合作社,发展养羊业。省民政厅投资37.6 万元扶持东方市大田镇罗旺村贫困户种植反季节瓜菜和经济作物900多亩。省公安厅投入8.5万元,扶持白沙县元门乡红茂村蜂种100箱,猪苗100头。省政协办公厅扶持定安县龙湖镇桐树村贫困户8万元,种植山柚145亩。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40万元,扶持屯昌县新兴镇兴诗村发展养兔产业。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投入资金30万元,扶持新兴镇兴诗村养殖黄牛40多头。省教育厅、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投入项目资金466.22万元, 发展养鹅产业,开设“保亭六弓鹅养殖基地网站”,宣传六弓鹅品牌,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养鹅。
各定点扶贫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扶持定点帮扶村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极大地改变了贫困村的落后面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定安县富文镇大坡村离海口城区近、家政服务基础好的特点,进村入户动员贫困劳动力参加家政服务培训,全年培训、输出劳务130人。省教育厅选派优秀教师到定点扶贫所在地学校挂职,既充实贫困乡村的师资力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又使挂职老师在教育扶贫中得到锻炼。省林业厅引导帮扶村村民种植南药、发展养蜂等特色产业,并为贫困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省台办引进台商,帮助屯昌县坡心镇高朗村种植莲雾1000亩、 柠檬1500亩、火龙果1000亩,养殖母牛2头。
在定点扶贫工作中,许多单位针对一些贫困村办事无章、理事无则、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干部观念陈旧、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的实际,配合当地党委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举办党员培训班,加强宗旨教育,强化服务意识,使基层组织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据统计,驻村工作队协助当地党委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117期,改选村两委班子11个,增选干部5人,吸收新党员43名。省台联、省中医院组织澄迈县金江镇太平村16名村干部和农民骨干赴海口、琼海、万宁等市参观学习,转变观念,增强脱贫致富信心。驻五指山、保亭、定安、白沙等市县工作队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发放各类科普资料、资助贫困学生、组织劳务输出等,进一步增强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提高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014年,海南各定点扶贫单位为贫困村建设乡村道路74.16公里、桥(涵)21座、 饮水项目18宗(眼),拉电13.9公里,改造危房372间,解决22966人行路难、9124人饮水难、689人用电难、1377人住房难问题,维修加固水利设施21宗,新增灌溉面积156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5亩。
各定点扶贫单位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种养业,在巩固橡胶、槟榔、胡椒、芒果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扶持贫困农户发展桑蚕、花卉、竹子、灵芝等新兴产业,同时还扩大文昌鸡、东山羊、白莲鹅、定安黑猪、屯昌阉鸡、临高乳猪等具有海南特色的畜禽生产规模,加快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壮大扶贫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农民增收。
定点扶贫单位扶持全省贫困村新建和维修学校9所,扶持贫困学生845人重返校园;新建或完善文化室37间,增添一批图书、电脑、课桌椅,推进37个文明生态村建设,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283人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79期,培训农民16280人次,培训输出剩余劳力390人。
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加上新建一批文化娱乐设施,农村陈规陋习、封建迷信的东西少了;“要我富”的观念逐步向 “我要富”转变,思进取、求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等、靠、要”思想逐步削弱,市场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讲卫生、讲文明、学科技、用科技、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新风尚逐步形成;一批文明生态村和脱贫致富户接连涌现。
2014年省直各定点扶贫单位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下点1786人次,其中厅级干部185人次,处级干部880人次,其他干部721人次。通过定点扶贫,使机关各单位进一步了解贫困地区情况,增强了做好扶贫开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广大干部对贫困地区群众感情不断加深,牢记宗旨、关注扶贫、参与扶贫,致力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风气已经形成。
再接再厉助脱贫
各2015年定点扶贫单位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坚持扶真贫、真扶贫。驻村干部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做到户户有帮扶责任人,确保完成今年8万人脱贫任务。协调各行业各部门,整合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帮助贫困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进行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扩大增收空间。同时,对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进入市场,促进流通,增加收入。
协助当地党委加强贫困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其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带动和指导能力,解决村级组织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驻村工作队示范带动作用,帮助基层干部改进作风,更新观念,扎实工作,真抓实干,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联系金融机构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信贷力度,帮助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村“两委”真正做到“有钱办事”。
启动“十三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实现贫困村帮扶工作全覆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一户一户来帮扶,一村一村来推进,力求帮扶一村,发展一村,帮扶一户,致富一户。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每年对定点扶贫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做得好的扶贫单位和驻村干部进行通报表扬,对不作为或工作做得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成改正。
驻村工作队还组织当地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用好用准各项扶贫政策,采取有利措施,做好做实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加快贫困地区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定点扶贫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扶贫开发中去。
(本文摘自《中国扶贫》杂志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