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守住绿色发展最大本钱
海南守住绿色发展最大本钱
突出生态红线的管控作用,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走出协调发展“双赢”之路“十二五”期间,海南省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064.5亿元增加到2015年3700多亿元、年均增长9.5%,经济总量和增速都跃上了新台阶。同时,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水平,今年前三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6%,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4%,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占94.6%......”
日前召开的海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令人提神振气。
回眸“十二五”,不难发现:海南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人心,已然守住了绿色发展的最大“本钱”。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有无可供借鉴的“全国样板”?日前,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采访。
加强生态红线管控
构筑生态文明长效机制
在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白沙、琼中、保亭等市县,记者发现,这里常年林木葱郁、清水长流,到处绿意浓浓。
据悉,海南中部热带雨林地区,是海南省的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也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因森林覆盖率极高,承担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独特的生态功能,素有“绿色之肺”的美誉。
对于生态环境的珍视,让海南早已明确:绝不以牺牲和破坏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但如何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近日,省委书记罗保铭在传达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时,发出“生态移民扶贫”的动员令,将通过生态保护核心区整村搬迁等措施,既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脱贫,又保护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
核心生态区环境何以长期保持优良?记者在省生态环境保护厅获悉,海南将以推进“多规合一”为契机,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工作。
在全省“多规合一”编制过程中,省长刘赐贵在各厅局、各市县调研中多次强调,编制全省总体规划,要以生态立省为基础,以守住目前生态环境为底线,将严守目前生态环境底线作为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明确禁止开发、限制开发的红线和具体内容,确保海南的大气、水源、森林、海岸线等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遭受破坏。
截至目前,海南已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经有效整合环保、水务、林业、海洋等各部门,划定了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1535平方公里,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2920平方公里,分别占陆域面积33.5%和近岸海域面积的12.3%,明确了禁止红线区和限制红线区。
目前海南已编制完成《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初稿)》,明确不同类型生态红线区域的管控措施,明确保护和管理要求,推动建立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体制与机制,保障生态安全。
海南还积极利用特区立法权的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法律樊篱。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出台了《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海南省万泉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定》等70多项与生态省建设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珊瑚礁、红树林、海防林、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等方方面面。
同时,海南“国土红线”与“生态红线”互相促进、紧密融合,强化了政府空间管控能力。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健春认为,“海南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这也是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
问琼哪得绿如许?海南以“多规合一”为契机,突出生态红线的管控作用,筑牢生态文明法律之盾,为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扎实做好节能减排
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
虽已是大雪时节,海南岛却依然草长莺飞、生机盎然。这是海南岛常见的景,也是海南岛独有的景。
日前记者一行在海南岛西部沿海市县采访时,发现循环经济在全省已呈燎原之势:昌江华盛水泥利用余热发电,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可降解塑料,华能海口电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施改造,中航特玻12兆瓦余热发电……其特点是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环境污染防治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国家要求,海南认真做好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的脱硫、脱硝、除尘建设或改造。全省已提前4个月完成电厂燃煤机组脱硝改造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了水泥行业脱硝改造任务”。
据悉,在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方面,目前华能海口电厂、华能东方电厂、海南炼化、金海浆纸、昌江华盛天涯水泥、华润水泥(昌江)、昌江叉河水泥分公司、中航特玻等8家企业,已完成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或改造任务。
碧海蓝天、青山绿水,这是海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不容忽视的是,海南岛屿式的生态环境虽好却很脆弱,一旦破坏不可逆转。如何从源头上努力控制环境污染及生态影响?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党组书记邓小刚说,“海南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一律不予受理、审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在保障建设项目能够及时落地建设的同时,维护了海南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
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数据显示,海南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正积极释放出生态红利:“十二五”期间,海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34.3%;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长了4.9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71.1 %。
目前,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正在研究起草《海南省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海南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细则》等,坚定走节能、环保产业之路。
“十三五”发力新目标
五大行动再踏新征程
碧海蓝天,青山绿水,是海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海南省深刻认识到:任何时候都要时刻绷紧环保这根弦,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各项环保工作,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必须零容忍、严打击。
12月3日,海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提出:要把生态立省战略具体化为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即大气、水体质量巩固提升行动,绿色清洁生产行动,“双控”行动,环境治理行动,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等,切实巩固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规划建议》还特别提到要加大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松涛水库、红岭水库等各大河流和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保护,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重点保护滨海防护林、红树林、天然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
蓝色和绿色都是海南最美的色彩,为推动“蓝绿互动”,《规划建议》同时提出: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开展海域海岛和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形成蓝色生态屏障。
“十三五”时期,海南如何发力新目标?对此,邓小刚认为,《规划建议》把绿色发展作为非常重要的篇章,且把落脚点放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上,这和海南的省情特点是非常吻合的。海南不仅要保住森林、大气、水体、海域等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领先的优势,还要进一步有所改善。通过实施“五大行动”,针对具体问题加以解决。
“正因海南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各项生态环境指数才能持续保持全国前列,保住青山绿水才有可持续发展”,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生态学博士颜家安说。未来5年可以有理由相信,将会看到一个更加绿意盎然,更加令人向往的生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