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姑娘被牛津大学录取 老师撰写博文记录蝶变经历
海南中学英语教师柳海英曾激动地撰写博文,以“化茧成蝶”来形容自己的学生熊梅青的励志经历: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成长为一名让师生引以为荣的优秀留学生。尤其是今年以来,从美国亚特兰大Agnes Scott College本科毕业的熊梅青,先后接到了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世界名校硕士项目的录取通知书。
淡定的言语透出坚强,优雅的举止流露自信。3月21日,这位书写传奇的女生熊梅青接受了南国都市报记者的采访,她娓娓道来,讲述了在走向成功的路上自己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谈规划
从高一开始规划人生,立志要出国留学
身为海南中学“模拟联合国”社团指导老师的柳海英,注意到熊梅青是在2009年下半年。“那天,一个圆脸质朴、身穿T恤衫的女孩来找我,说她想竞选‘模联’秘书长。”柳海英说,当时,她和这个正在海中读高一的女孩用英语对话之后,感觉她的发音不太标准,但自己很欣赏她的竞争意识,答应为她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选机会。竞选那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熊梅青的态度很认真,她诚恳地推介着自己,这份热忱和乐于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老师和同学们,她成功了!
“短短半年之后,她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柳海英说,当时恰逢北大模联在海南开峰会,熊梅青为迎接这次盛会,特意做了个新发型,个人形象提升了很多。而且,她的英语发音与流利程度有了质的飞跃。“她站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化茧成蝶’四个字油然浮上我的心头。”
熊梅青本人谈到,她从高一便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明确了自己前行的目标。高一那年的寒假,她出岛参加了一个为期半月的英语培训冬令营,发现身边很多同学有国外学习的经历,他们的思维和视角都与众不同,令人惊叹。短短半月的培训经历,使她深受震动。一回海口,她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一定要出国留学!”
从那之后,她留意从网站上搜寻与出国留学相关的信息,并根据国外高校的招生要求,积极做好准备。
谈自学
反复练习摸索,参加美国高考成绩优异
2011年,熊梅青高中毕业,她没有参加国内的高考,就在高考前一天,她去香港参加了美国SAT考试(俗称美国高考)。
因为选择与众不同,她的学习经历也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由于要花大量时间提高英语听、说、读、写水平,从高二开始,她就很少在学校上课。但申请参加SAT考试必须提供高中学业成绩,因此,她基本上依靠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的学业考试。
“当时参加美国高考的同龄人不多,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熊梅青说,她在海南找不到参加托福与SAT考试的培训班,曾一度去上海等地参加英语培训,但效果并不理想。在磕磕绊绊中,她根据网上信息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到权威机构的官方网站寻找托福考试的模拟试题,一遍遍地做练习,总结出题规律,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她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了约束自己,她专门去学习氛围较浓的省图书馆自习室学习。
除了参加学校“模联”活动之外,她还参加了很多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与外国人对话交流,结交良师益友。这样的学习持续半年之后,学校老师便感受到了她英语能力的大幅提升。她先后三次参加托福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尤其是第三次,满分120分,她考出了113分的好成绩。SAT满分2400分,她最终取得2250分。她的口语特别流利,在美国读书期间,身边很多同学、老师还以为她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
2011年,她向多所美国高校递交了入学申请,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了美国亚特兰大Agnes Scott College,并得到了每年1.5万美元的奖学金。“到这所学校就读,我从没有后悔过。学校规模不大,在校生只有900多人,但教授们都非常敬业友善,精心指导每一名学生。其浓厚的学习氛围尤为可贵。我满怀感激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自我,我认为这是对学校的最好回报。”
向美国高校申请学位,如何把申请书写好,并配合其他材料,里面有很多学问。熊梅青的经验是,不卑不亢、自信地推介自己,用心寻找各种经历间的关联,尽最大能力说服招生老师。这样的经验在她本科毕业、申请硕士和博士项目时同样重要。
谈学业
同时攻读两个专业,提前半年毕业并获奖学金
亚特兰大Agnes Scott College是美国一所名气不大的文理学院,在这所学校读完本科的熊梅青,是如何获得世界顶尖名校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青睐的呢?
熊梅青在美国求学期间的努力,印证了那一句名言:“梅花香自苦寒来”。
众所周知,美国高校对“出口”把得挺严格。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在国外攻读一个专业已经非常艰难,熊梅青却同时攻读了英语文学和心理学两个专业。别的同学每个学期上3门课或5门课,她一个学期要上6、7门课。别的同学拿128个学分读完本科,她取得了177学分并提前半年毕业,还获得了近1万美元的各项奖学金。
“英语文学和心理学两个专业的上课地点分别在不同的两幢大楼,我每天都在这两幢大楼之间穿梭。”熊梅青的感受是,很多学科的界限并非“隔行如隔山”,而是融汇贯通的。因此,她的课程学习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美国大学的暑假时间很长,从每年5月中旬一直放假到8月份。熊梅青却很少在暑假回海南探亲,她可以在一个暑假内学完3门课程。
同时,她还在校内勤工俭学,以及从事社团服务。她花了2年半时间在学校“写作与演讲中心”(Center for Writing and Speaking)当辅导员,这个勤工俭学岗位的特色是,帮助全校范围内的同学练习写作及演讲提高表达能力。“这份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帮别人修改各学科论文的过程,对我本人来说同样是提升自我的学习机会。”她谈到,在海南读高中时加入“模联”社团锻炼了自己的英语能力和言谈举止,使自己从中受益。
因为学业优秀,工作能力强,熊梅青参加岗位竞选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的敬意。比如,学校新生欢迎委员会经常会策划各种活动,帮助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想在这一社团任职,通常要当一年协调员才能升任主管。而她却能够直接参与竞选并升任主管。当时,不熟悉社团工作原本是她的劣势,然而,她常常提出独到的见解和建议,这就成了她的优势。
因为身兼数职,每天学习或工作到凌晨2点钟,对熊梅青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每晚能有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让她感觉很幸福。她曾经创下这样的记录:在本科最后一个学期,她曾在连续5天内的时间内只睡了10个小时。
谈家庭
感恩父母开明民主,从小独立善于自学
因为英语说得流利,熊梅青经常被误认为是在美国出生,其实,她来自普通家庭。她的父母都在粤海铁路工作。“我的父母都很开明,家庭氛围自由、民主。”熊梅青说,即便父母对自己所做的选择有所疑虑,却从来没有强硬干涉她改变目标。
“我的性格和妈妈很相似,都是不安于现状、敢于挑战自我的人。”熊梅青说,母亲原本在湖南有稳定的工作,有一年到海南旅游,她一下子喜欢上了海南,于是义无反顾地来到海南。
可能是自己遗传了母亲的这一特点,即便在遥远的美国举目无亲,熊梅青却从来不曾感觉惧怕。她还举了一个例子:在老家读三年级时自己曾主动休学一学期。“在别的家庭中,独生女儿不去上学可能会让父母感到焦急,但我母亲却利用那段时间带我登南岳、游漓江、逛花城,参加湖南省体育舞蹈大赛,途中不忘督促我自学。我的自学能力与独立精神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
谈未来
当大学老师,做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今年1月底,熊梅青收到了英国牛津大学语言学硕士项目的录取通知,但她更中意的,是3月5日收到的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人文专业硕士项目录取通知。此前,她还向美国六所学校递交了博士直通项目的求学申请。经查询,她的名字已经被列入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等待名单中。
“我可能会选择美国芝加哥大学。”熊梅青说,如果就读该校,可自主选择专业拼盘,还能获得17500美元的奖学金。
今年22岁的熊梅青说,小时候她刚开始学说话,外婆就教她诵读唐诗,母亲热爱文学。在申请博士学位时,熊梅青选择的领域就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比较文学。
谈及未来十年,她的目标很明确:当一名大学教师,研究中国文学与欧美文学间的相互影响,做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她的本科毕业论文探究的是林语堂创作英文版《苏东坡传》背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林语堂去过很多国家求学、工作,视野开阔,思想深邃。他在美国出版了很多书,旨在告诉西方真正的中国文化。他启发了我,让我明确了努力的目标。”熊梅青说。(记者许欣 实习生王思月)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