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海南大学符成彦:搭建辅导员职业发展立体化平台
【海南日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关键。为此,海南大学积极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忠诚、热爱、责任、奉献、成长”为核心,以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为目标,以辅导员职业理想塑造为重点,通过辅导员能力提升、理论研究、团队文化和制度建设,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塑造职业理想。一是强化辅导员学习意识。坚持举办辅导员政策学习会、开设辅导员名师讲坛、举办辅导员沙龙,让专家名师论道海大,以知识启蒙理想,以学习强化信念。二是拓展辅导员职业视野。组织辅导员赴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研修、挂职,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与工作相关的博士学位,支持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资格。三是探索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传、帮、带”指导制度,依托学校优秀辅导员和经验丰富的专家型辅导员,对新进辅导员、职业发展欠缺的辅导员进行一对一指导。
提高职业能力。一是以职业能力标准科学规范队伍建设方式。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及时调整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和工作职能,改革辅导员考评考核指标。二是以学习平台打造有效提升职业能力水平。不定期举办高级研修班,实施辅导员外派研修计划,让辅导员职业能力不断提升。三是以技能竞赛促进辅导员自我提高。组织开展辅导员技能大赛活动,选派辅导员参加全省、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展示工作能力、彰显职业风采。四是以发展中心科学引领队伍建设。以打造辅导员队伍科学发展的智囊库和思想库为目标,率先成立辅导员发展中心,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推进的新思路,探索辅导员由事务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的新途径。
拓宽职业路径。学校倾心助力辅导员成长,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一是加强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对辅导员进行分层、分类规划指导,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以目标引领辅导员。二是落实辅导员岗位和待遇。学校将辅导员纳入教师队伍,落实辅导员相关级数和津贴,充分肯定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的优秀辅导员,并将此作为提拔重用的依据。三是明确辅导员发展方向。落实双线晋升制度,辅导员既可以按照教师系列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技术职务直至教授,也可以按干部系列晋升至正处级行政职务。
增强职业自信。为增强辅导员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学校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自觉、增强职业自信、实现职业自强。首先,增强职业认同感。润物无声的辅导员文化,使队伍的整体身份不断得以强化。其次,增强职业荣誉感。近年来,每年组织开展“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一批为辅导员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成长为校级、省级优秀辅导员和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再次,增强职业成就感。由学生工作部和科研处共同设立海南大学辅导员专项课题,组建辅导员科研团队,邀请专家开展项目申报辅导,使辅导员在科研中有项目,有经费,有指导,有团队。最后,消除职业倦怠。学校一方面加强辅导员工作场地建设,另一方面则在制度与经济上予以适当倾斜,使辅导员有可为、有作为。
强化职业保障。学校以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作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之路的保障。一是坚持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专业化”为目标,制定严格的辅导员招聘条件,新入职辅导员均要求具备中共党员身份,品学兼优。二是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校依托海南省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建立辅导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高级研修三级培训模式。三是完善组织体系保障。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中央16号文件精神,出台《海南大学辅导员管理实施办法》等10余项文件规定,健全与科学化辅导员职业发展制度体系。四是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学校提出了辅导员工作必须履行的10项职责和必须坚持的7项工作制度,学校印制了《辅导员工作日志》,定期检查辅导员岗位履行情况。
学校自实施辅导员队伍平台立体化建设以来,极大增强了辅导员队伍的自信心,开创了学校大学生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2012年以来,海南大学辅导员和学生获得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创业实践赛金奖、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舞蹈(非专业组)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等20余项国家级奖励。辅导员成功立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级科研课题16项,出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等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作者:符成彦,作者单位: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