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海南大学教授唐玲玲:深挖南渡江之美功在千秋
航拍南渡江(澄迈段)美景。本报记者 张茂 通讯员 王家专 摄
停泊在龙江乌什红色码头旧址的龙舟。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南日报】
海南大学教授唐玲玲:十几年前,当我和海南大学周伟民老师一起从南渡江源头走访探寻江两岸文化遗存开始,我们就被南渡江这条母亲河的“大美”深深吸引。海南岛茂密深厚的热带雨林千百年来涵养了这一方水源,我们从源头一点点探寻,当看到南渡江之水的清澈,两岸的巨型石壁、古藤和各类珍稀物种,南渡江底平坦的岩石等等,我们不仅从学术上,更是从自己内心的情感上,再无法抹去对南渡江的爱。那时候,我就感叹过,“像这样的美景,如果能够开发出来,为中外更多人所知,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如果能够站在高起点上对南渡江进行设计规划,对南渡江两岸的文化痕迹进行很好的挖掘,这是功在千秋的事情,也是一个值得思考且造福后代的研究课题。
南渡江文化,实际是蕴含了海南本岛包括汉、黎、苗等在内的多民族相融合的一种文化。在南渡江两岸,我们看到很多村落都是黎族苗族的聚居地,纹身密码的破译,生活风俗的演进、语族的发展进程,中间还有很多谜题,有待人们去解读。不可否认的,这些文化,都与南渡江有着很紧密的关联。我们希望,文化界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大对南渡江文化的挖掘,只有对南渡江有更深的了解,再能去谈如何更好地加以保护,这是我们的共同期盼,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江是青罗带,山作碧玉簪。
如果不是因为有现代化的机动游船可以搭乘,我们更愿意撑起一支长篙,独上舟楫,一路摆渡到彼岸的群山雨林。
2014年8月下旬,海南日报采访组搭乘游船,从澄迈金江镇码头出发,一路溯源,途经山口、太平、牛豆岭等地,水上穿行约23公里到达九龙水电站,感受着母亲河沿岸原生态风光带来的震撼人心的美。
南渡江是母亲河,海南岛的最长河流。发源于昌江、白沙两县交界,流经白沙、琼中、儋州、屯昌、澄迈、海口等市县,主流在海口入海,干流长度333.8公里,滋养着七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南渡江入澄迈之前,穿行在山丘之中,岸陡谷窄。入澄迈金江镇后,在玄武岩和浅海沉积台地中流过,地势反而平缓,河谷异常宽阔。
于是,我们就从南渡江澄迈段这宽阔而澄澈的江水岸边出发,徜徉江上,借着清凉的景致,感受闲逸的时光,那悠悠碧波,映照着两岸群楼的背景,连江边这座被岁月浸润的金江镇,也与我们的内心一样,生长出无尽的诗意。
■ 本报记者 杜颖 特约记者 陈超
原生态风光
令人驻足惊叹
从县城的码头出发,江岸边是中山路等老街闹市,聚集着喧闹的人流,而船行至江心,却只剩画影清波。
金江大桥横落在江与岸之间,灰色的砖瓦仿佛想要向走近它的人们,诉说悠悠岁月洗濯的传说。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告诉记者,南渡江启动旅游开发,位于起点的金江大桥是将要进行全面改造修缮的一个重要景点,在未来的规划设计中,金江大桥上将镶嵌或雕刻体现澄迈文化色彩的纹饰,在秀水明山之间,以清新雅致的姿态舒展于江上。
“几十年在江边生活,南渡江澄迈段是名符其实的‘澄江’。”老家在山口村的炭画传承人王远辉说得没错,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南渡江少雨、水清,是难得的江上游览的好时节。
泛舟南渡江,清澈的阳光柔柔地倾泻在宽约800米的江面,轻漾的水纹,撩拨着游者的心弦。
船行20分钟,我们到达了山口村附近,在一个叫加巨坡的地方,这里的岸边支伸出一座小岛,岛上绿意盈盈,一些水鸭在岸边嬉戏,按照初步的规划设想,澄迈将在这个小岛上规划建设一个水上冲浪运动中心,吸引八方体育爱好者。
又向前行没多久,澄迈县的山口村很快出现在眼前。远处可见几多灰瓦房屋,近处村中七八岁的孩童,都聚在江边泼水玩耍,头顶偶有伶仃的飞鸟掠过翠绿的枝头。这流水人家,乡岸的风景,滋长了又一种妙不可言的闲情。
古村古渡口
激荡悠悠历史
游船又前行了30分钟左右的路程,忽然远远看见江边有两艘龙舟在守候。村民见远处有游船开来,便在龙舟上舞起了长龙,那一抹抹烫金色,装点在流彩的天空下,分外引人注目。我们即将到达的是南渡江一处颇有名气的古村落——龙江乌什村。
说起龙江乌什,别看只是一个小小自然村,它汇集了太多的“特别”之处。这里有环村天然生长着的300余棵见血封喉树,拥有古渡口、龙王庙、龙王座,以及深达27米的龙水潭,且还是琼崖革命时期的红色据点。这样一个古村,也因为久藏深山人未识,在解放以后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直到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们依靠政府帮助规划打造的农家乐和生态旅游,才逐步走上富裕发展的轨道。
龙江乌什村只有120多户人家,但老老少少很多都会舞龙、赛龙舟。代代传承,如今他们已代表过澄迈县、海南省去参加过大大小小不少赛事,成绩不俗。游人来到这里,便可以跟热情的村民学上一阵舞龙的技艺。
村里人在古渡口用热情的目光将我们迎上了岸,踏着渡口拾阶而上的青苔石径,放眼一望,犹如走在山水画廊。据村民李国锦讲,尽管龙江乌什离江面很近,但是即便南渡江涨水,数十年来也从未淹过此村。村里有一个天然的池塘,家家户户散养的白鹅,经常自发地排着队,聚在池塘边走来走去,可笑又可爱。村里的小孩子们则更喜欢在江边,拿着爸爸妈妈给编的小竹篓,小心翼翼地放入江中等待小螺小虾“入瓮”,然后美美地吃上一顿蚝油螺虾。
这一次到来,村民们自发投工投劳修建的农家乐已经试业了,茅草亭,农家菜,青笋江虾,丰盛可口。听村里人说,南渡江中盛产一种鳞片也可以入口食用的石坚鱼,美味留香,久久难忘,他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游人能够发现这里,来到这里,共品江鲜。
南渡江文化
历史遗存丰厚
离开龙江乌什村,龙舟不舍地陪伴我们前行,两岸开始多了成片的竹林,水中又有“淡水红树林”在摇曳,江边的青笋杆摇摇摆摆地,像是在对人招手微笑。
除了大自然慷慨馈予的生态自然景观,南渡江两岸蕴育的文化也让这片江水有了连绵不尽的厚重。
提到南渡江文化,不禁让人想到旷达豪迈的苏东坡,他与海南的结缘正是从澄迈登陆开始,相信纵然才高可笑王侯,没有这悠悠激发人创作灵性的风景,又怎会有才子那般惊人的诗作,那样凸显出的俊采风流?
当然,南渡江两岸文化也是海南黎苗汉文化相互交融的一种生动呈现,沿江一些黎族、苗族聚居村落至今还承载着久远神秘的色彩。
在离开县城码头2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九龙水电站。这两小时的旅程,其实仅是南渡江水上游航段的四分之一。南渡江水上游线路开通后,游人还可以继续上行,至古石滩电站、迈湾水库,那里有高山石壁,白沙滩、热带雨林等更多瑰丽的美景,等待你来发现。
我们对于南渡江之美的探寻,只能算作“刚刚启程”。而这一次踏访,让我们的内心想到了七字以述之,那便是:书文尽而情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