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海南大学大力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23.11.2015  18:18

人民网海南视窗 】海口11月21日电 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海南省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大学大力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紧紧围绕 “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国际旅游岛建设等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提高为国家和地方服务能力,发挥了重点大学的龙头、示范和引领作用。

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

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对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2013年,该校正式确立了“全面提升教师社会影响力和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办学理念,吹响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全面参与国家高水平大学竞争的号角;正式确定了办学目标为“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内和东南亚有较大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和全国百强高校”。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广泛共识,师生们坚信梦想一定会实现。

教学实验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2012年以来,在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支持下,海南大学教学实验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突破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瓶颈。目前,已经建成高标准教学实验室(实验中心)37个,其中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成为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基本教学实验条件达到了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期间,学校成为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新增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此外,建立了覆盖主要学习区域的无线网络,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校园初具雏形。教学实验条件的全面改善,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有力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本科教学工程”为突破点,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现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30项,取得了一批具有海南地域优势与特色的国家质量工程建设成果。创新课程教育体系,推进基础课程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校园实践”教学、“网络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为辅),入选教育部2014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优势,实施冬季小学期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或开设学术讨论,使学生享受优质国内外教学资源,拓展视野。通过举办文理科实验班、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企业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个性化、精英化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吸引力不断提升,近几年整体生源质量不断提高,部分省份招生分数线已经高出当地一本线60多分。本科生考研率逐年递增,全校平均考研率已接近20%左右,2012-2015届文理科实验班平均考研率达到81%。2014年85%的本科推免生被“985”高校、中科院和“211”工程高校接受免试攻读硕士或直博研究生。

通过实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创新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搭建了研究生创新平台,推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有效加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数量比项目实施前有较大的突破,发表SCI论文数量显著提升,由2011年的30篇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75篇,我校首届法学博士研究生李文杰同学在《中国法学》等C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硕士研究生曹荞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杂志《 PLOS Pathogens》(2013年影响因子:8.057)正式发表;硕士研究生张武元同学的学术论文在影响因子达到5.472的著名期刊Green Chemistry发表。

学校累计投入经费近千万元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孵育各类学生科研项目1000余项,带动日常化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和校园科研创新氛围的营造。2014年,本校学生在“挑战杯”份量最重的实践挑战赛中荣获金奖,是海南省高校参加本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本校学生还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冠军、第七届“邮储银行杯”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商务创新大赛特等奖、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中国区)一等奖、中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等重要奖励。2012-2015年,学校学生申报专利数量多达120余项,“开椰神器”、“空调热水器一体机”等一批学生创新成果已经走向了技术转化之路。学生创办的海南虚幻视界科技公司、宇能致成科技有限公司、书香海韵旅行社等企业已经崭露头角。信息科技学院学生秦静团队研发的LAPUTA VR(“天空之城”浸入式虚拟现实眼镜)获得2015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中国区总决赛最佳创新类一等奖,已经被多家风投资本关注。

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在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支持下,海南大学积极围绕国家战略和海南地方发展需求组建特色创新团队、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促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项,其中获国家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项,获国家社科重点类1项,实现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类项目零的突破。2014年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2项,海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5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5项。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海南省唯一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于2015年11月初通过预评审,年内有望批准建设。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落户已我校,新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口)1个、海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个,形成了国家、部、省、地厅(校)四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项目实施期间取得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长江学者”罗素兰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芋螺毒素作用机制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热带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繁育珍贵海洋鱼种苏眉鱼成功,并获批农业部创新团队;植物分子遗传学与遗传资源利用创新团队(何朝族)在国际自然科学顶级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了文章阐明细菌蛋白抑制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热带植物生态保育创新科研团队于2015年出版了《海南植物图志》(科学出版社),收录了海南有历史记录的植物(维管束植物)6036种,隶属243科1895属;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团队成员提交多份研究报告,并被海南省委、省政府、国家海洋局采纳。其中2份有关南海法律政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研究报告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

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迅速增强

海南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引进培养并举的措施,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人财物的投入方面创下历史新高。利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专项经费、省财政配套经费和学校自筹资金,筹集1.4亿元用于师资队伍和团队建设。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3人,其中海外留学回国人员19人;引进和培养博士270多人;成功引进了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汪峻峰博士全职到我校工作,结束了海南高校无“千人计划”的历史;罗素兰教授成功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是海南省高校自主培养的首位“长江学者”,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多个渠道(项目)选派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参加培训,通过国家外专局、中教国际交流学会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等专项,以及校际友好合作项目(俄罗斯攻读博士)、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项目、海南大学教育基金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项目,选派中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出国访学、攻读博士学位或培训近300人次,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培训1000多人。

学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得到明显优化,高层次人才汇聚效应凸显,整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数量从原来的376人增至528人,占海南省博士总数50%以上。正高职称从原来的284人增至331人,增幅16.5%。新增各类专家80多人,其中“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9人。入选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人,占全省总数的50%。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8人,占全省总人数的36%;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2人,占全省总人数的42%。此外,学校还拥有海南省全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农业部创新团队。(余恒平、通讯员 丁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