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又一名"慰安妇"辞世 终身未嫁曾参加游击战
23日下午5点37分,海南临高南宝镇敬老院,90岁的林爱兰老人去世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得知消息,难受了好久,“很遗憾,林爱兰阿婆曾是反法西斯亚洲战场中女战士被迫沦为‘慰安妇’的最后一名幸存者。现在,她走了,也就没了。”
老人安然辞世 女儿庆幸:“我送完老人最后一程”
24日上午9点,林爱兰老人下葬。志愿者陈厚志跟在送葬的队伍里流泪,“老人静静地来,又静静地走了。”
参与送葬的人不多,仪式也一切从简。“老人被日本侵略者强迫为慰安妇,成了老人一辈子的伤痛,因此终身未嫁,也没有亲人。”
林爱兰阿婆唯一的养女林宝香充满了不舍。
“不过,让我庆幸的是,老人走的时候,我在她身边。”林宝香记得,23日下午,她到敬老院照顾母亲林爱兰。由于长期无法站立行走,近一个月来,林爱兰的身上长了褥疮,这让林宝香很担心,“好几天都吃不了太多东西,只能喝点牛奶。”
23日下午,林宝香给母亲林爱兰换了药之后,便忙着打扫卫生。林爱兰便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渐渐地闭上了眼睛。
“走得很安详。”林宝香哽咽说,“我送完了她最后一程。”
如今,老人走了。母亲给林宝香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我妈很恨日本侵略者,一看到电视里的画面都会咬牙切齿。”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为老人寄来3000元丧葬金
“很遗憾。”得知林爱兰逝世的消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难受了好久。
一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苏智良教授便和妻子商量,为林宝香寄来了3000元,作为老人的丧葬金,希望老人能够一路走好。
几年前,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称林爱兰是“反法西斯亚洲战场中由女战士沦为‘慰安妇’的最后三名幸存者之一”。其他两位幸存者分别是山西太原的万爱花以及陕西盂县的周喜香。不幸的是,周喜香于2012年12月21日去世;万爱花于2013年9月4日去世。
“她是最后一个由女战士被迫沦为‘慰安妇’的幸存者,意义重大。”谈起林爱兰,苏智良说:“她是一个非常有威严的人。她的眼睛非常明亮,言语中透出一股英气。这或许就是当年参加抗日队伍所留下的痕迹,历史的痕迹。如果没有她,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
目前,全国幸存的被强迫做“慰安妇”的老人仅20多人,其中海南占9人。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老人正越来越少。苏智良说:“善待这些老人是我们急需做的事情。我们也希望,社会能够给这些老人更多的关心、关爱,让她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曾经的游击队战士:16岁被日军俘虏、强迫沦为“慰安妇”
林爱兰出生在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一个中医家庭。未满15岁,林爱兰就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持枪杀敌毫不畏惧,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娘子军”。
16岁,在一次行动归途中,林爱兰不幸被日军俘虏、强迫沦为“慰安妇”,惨遭蹂躏长达半年。因为那段难以启齿的“慰安妇”烙印,林爱兰终身未嫁。
在日军的营地,日军让林爱兰做“老婆”,遭到她拒绝后,将她吊起来打。为了不让她叫,日军在她嘴里塞了一个木棍。这次的毒打使她的右大腿筋骨被打断,造成终身残疾,也为后来腿部无法站立埋下祸根。
被囚禁近一年之后,一名劳工趁日军出去扫荡的机会,将林爱兰等多名“慰安妇”放走。逃出后,林爱兰立誓终身“自梳”,四处流浪,以卖草药为生。64岁的时候,落叶归根的她抱养了一名弃婴,起名林宝香。
本报记者2014年8月采访她时,谈起当年抗战的事,她情绪激动。她一把撩开前额的头发,给记者看其头皮上那个深陷的伤痕,“这是打日本鬼子时受的伤,子弹从头皮上擦过。”(记者敖坤)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