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信社鼎力服务“三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海南农信社鼎力服务“三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铁腕铸铁军 创新赢市场
■ 本报记者 陈怡 通讯员 袁国华
在2015年我省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活动中,海南农信社获得公共综合服务类排名第一,这是该社自2013年起连续3年获评海南省党风政风公共综合服务类排名第一。
海南农信社之所以赢得大众的认可,在于坚持扎根农村,坚持服务三农,给农民朋友一手送资金,一手送技术,闯出了一条金融支持三农的路子。同时,农信社紧扣作风建设这根弦,廉洁放贷,对吃拿卡要坚决说不,最终赢得了市场。
创新破解农民贷款难题
“贷款难、融资难”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阻挡了农民致富的脚步。
而在琼海市博鳌镇奎岭村,村民莫水因为有了农信社的帮助,不再担心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资金难题。他对记者说:“小额贷款对农民增收致富作用很大,去年向农信社贷了3万元,扩大冬瓜种植面积十几亩,一次赚了近15万元。”
作为支农主力军,海南农信社大力从海南实际出发,对传统习惯的信贷担保方式进行改革,形成了“一小通”小额贷款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向农民发放无抵押信用贷款,甩掉审贷分离、贷不贷完全由银行决定等“业内定律”,把贷款“审批权”和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实行贷前培训,贷后五包,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实际的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发展路子。
目前,海南农信社开发的惠农支小金融产品有16项之多,包括“互联网+”金融产品——“一小通”顺贷。这个产品开创“三零”模式(零贷款材料、零申贷成本、零信贷员接触),让每个有贷款需求的农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提升当地金融服务品质
“余额查询、跨行转账、电费缴纳、新农保缴费、卡折通用……这些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的服务,在农信社的手机银行上都能完成,真的很方便。”1月19日,在海口市红旗镇谭连村,村委会主任梁渊南拿着手机向记者演示。
“76%的电子替代率让农信社迈入现代银行之列。”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吴伟雄称。近年来,海南农信社在先系统后应用的规划下,先后上线了以社保卡、健康卡、校园卡等为代表的IC卡多应用平台,搭建了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完成了以银保通、银商通、银企通等为代表的银企服务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海南农信社陆续实现了社保、医疗健康、校园管理、公共交通等大量基于金融IC卡的应用,完成了水、电、燃气等的自助缴费、手机号转账等互联网渠道应用,开办了银保、理财、外币等业务。
海南农信社的快速成长,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一群业务素质高、能持久打胜仗的“铁军”。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当属“泥腿子”银行家——基层小额信贷技术员。他们都是公开招聘的年轻大学生,80%出身于农民家庭。他们走村串户,不辞辛苦,形成了创新创业实干的行业之风。
这股良好风气的形成背后是海南农信社的“铁腕”制度。2010年,一个业绩不错的小额信贷员违规收受400元“感谢费”,虽然第二天就托人送还了,但时隔3年被举报后,仍被总部处以1万元罚款。
据了解,海南农信社树立“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观念,并向社会承诺:外部举报,查证属实的,给于举报人10倍的奖励(最低奖励1万元);内部举报,查证属实的,根据贡献大小,分别奖励5000元、5万元、50万元;组织了100多人的专职监察、400多人的兼职稽核队伍,接受900多万海南人民以及各种媒体监督。
吴伟雄表示,借助党风政风建设,海南农信社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化到每一位农信员工的血液中,把服务“三农”刻在农信人生命的DNA上,实施“党建带社”、“廉政保社”、“服务强社”战略,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本报海口2月5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