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供给侧改革需说好“海南话” 产业成关键环节
改革发力 行稳致远
非创新无以激发社会活力,非改革无以引领发展动能。
在7月5日召开的省委六届十次全会上,“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其集中体现在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会取得的这些成果,将指引海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持海南经济“行稳致远”,这是考验海南发展能力的关键问题。此次全会既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的要求,又紧紧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主题,牢牢立足海南的省情和特色,很好回答了如何发挥好海南优势、如何培育壮大重点产业、如何提升生态产品供给、如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重要课题,充分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智慧和思想成果。
实现梦想的道路没有坦途。对海南来说,建成国际旅游岛是义不容辞的担当和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我们只有沿着《实施意见》指出的艰巨征途,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追逐海南发展的“诗和远方”,才是更可持续、更具价值的发展。
战略:
靶向施策把握海南机遇
全会召开之际,正值全球“多事”之时。
看国际,英国“脱欧”愈演愈烈,英镑、日元等多种重要货币不稳,美联储加息预期落空,大宗商品低位回升……世界经济的走势越来越难以捉摸、复杂多元;
看中国,经济仍保持长期向好的走势,但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显,有效供给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
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南要如何应对?“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省份,除了满足岛内需求之外,还要承接和吸引不断富裕起来的13亿国人的庞大消费。如果我们不充分了解、精准对接岛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很难有的放矢、供需对路。”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全会上的讲话清楚地指明了海南的改革着力点。
在此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南有困难、有挑战,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再来看海南:正处于“十三五”刚刚开局、吹响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冲锋号的关键时期,我省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成效显著,“长征七号”在新建成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海南速度”不断刷新、“海南效益”不断凸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落实中央部署的重大行动,也成为海南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与此同时,一些突出问题更加显现:“上海有迪士尼,广东有长隆,北京也在建设环球影城,海南有什么?”日前,一家旅游龙头企业负责人在海南提出的问题,引起海南有关部门思考:去年我国出境游达1.2亿人次、出境购物超1万亿元,“日本马桶盖”、“澳洲奶粉”等纷纷被国人买断货,如果能将其中十分之一的游客和消费吸引回海南,我省旅游业就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市场需求变了,我们的供给结构也要随之调整。为此,《实施意见》坚持供需两端发力、靶向施策,以对需求的精准把握来倒推供给的有效提升,明确了海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即到“十三五”末,“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激发,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显著改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稳步提高,发展短板基本补齐,新的发展动能持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国际旅游岛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供给体系。
这个目标,充分展现了海南抓住机遇、以改革推动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产业:
转型升级发挥海南优势
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供需两端发力?《实施意见》通过35条意见告诉我们,既要听好“普通话”,也要说好“海南话”。
听好“普通话”,就是要准确把握中央要求和国际国内需求变化;说好“海南话”,就是要充分发挥海南优势,突出海南特色,营造海南品牌。
海南是岛屿经济体,“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与内地其他省份有较大的不同。围绕这样的省情,《实施意见》重点部署了四大改革任务:农业如何增加有效供给、服务业如何转型升级、工业如何提质增效、生态产品如何增创供给新优势。
说来说去,都落在一个关键词上:产业。
“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培育壮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十二个产业。”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在分组讨论时指出,要把改革举措落实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实效上。
从中观层面看,产业是改革的关键环节。今年5月,文昌等地西瓜滞销,媒体和社会各界发起了“爱心西瓜”活动。爱心背后,海南农产品近年来频繁遭遇滞销令人唏嘘。与之相对应的是,陵水等地的特色品种西瓜销路好、价格高。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海南农产品供给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实施意见》为此部署了农业结构调精调优行动、热带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创建行动五个行动,着力打造海南的“王牌产业”。
未来海南发展的最大优势在哪里?《实施意见》指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适应消费需求、提高有效供给的根本依托。为此,意见将增创生态产品新优势纳入改革重点任务,从提升大气水体质量、强化城乡环境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3方面进行了部署,进一步巩固海南的最大比较优势。
亦步亦趋、照抄照搬不是改革,立足省情、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才符合中央精神和改革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意见》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
环境:
制度创新优化发展环境
全会安排了海口、三亚、琼海、澄迈四个市县党委主要负责人,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做法作了典型发言,这在全会上还是第一次。全场的掌声表明,他们的实招和办法,正在成为其他市县、部门和单位的很好借鉴。
比如,海口以创新驱动互联网、旅游、金融等产业升级,在“双创”中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三亚通过“双修”“双城”提升城市公共产品的品质,提升旅游市场治理管理水平;琼海以打造全域5A级景区为载体,提升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供给质量;澄迈创新制度供给,通过人才管理服务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发展环境,集聚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等等。
可以发现,发言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创新;二是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发力。
这与《实施意见》的要求不谋而合。《实施意见》在部署保障措施时要求,要从解放思想促创新、综合施策降成本、抓住关键补短板三个方面为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并提出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
创新,除了科技创新,对政府部门来说,更要推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政策设计、规划管理、行政审批、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海南生态软件园自去年试点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创新设立一站式“零审批”的企业服务超市以来,共设立企业394家,入驻的互联网企业数量超过之前数年之和,增加有效制度供给的效果十分明显。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既要为市场主体“松绑”,也要“解困”。从当前的现实来看,我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较重,生产经营成本较高,公共产品的短板突出。为此,《实施意见》从降低水费成本、融资成本、用工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用电用气成本等6个方面提出改革举措;从精准扶贫、人才、教育、民生保障、社会管理治理、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补齐短板。
对有效供给,市场总会报以热烈的回应,制度供给或公共产品供给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要真正落实“以创新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说起如何服务好供给侧改革,省财政厅厅长刘平治早已排好了本部门的工作表:支持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支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减轻企业税负、转变财政投入方式、防范财政风险,件件是硬仗。“比如,今年把‘营改增’改革落实到位,再加上降低社保费率、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分别能为全省企业降低成本30亿元、7亿元左右。”他说,只要打下这些硬仗,对激活市场主体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事在人为,实现改革愿景、激发市场活力,在海南追逐更具价值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有最好的机遇,去实现更具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