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休闲农业数量是不少 怎么才能赚钱呢?

29.07.2016  01:05

  每逢节假日,海口市民陈铭都是要带上家人,开车到乡下住上两天。“吃吃农家饭,看看农村风景,干干农活。”陈铭说,这不仅是一种休闲,对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儿子也是一种教育。

  恬静、清新的乡村生活成为都市人的向往。一向被视为旅游“配菜”的休闲农业,日渐成为一种新业态,亟需升级成海南全域旅游的“招牌菜”。目前,海南全省休闲农业点达到226家,年接待人次1281万人次,吸纳就业1.85万人。

  然而,海南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并非一马平川。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休闲农业看似表面风光,其实经营难度大,效益不高、甚至亏损。作为连接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休闲农业,应该如何发展?

  一座农庄发展“悖论”的背后

  海口火山泉休闲农庄,100亩土地,每个角落都得到充分利用,餐饮、住宿、钓鱼、采摘蔬菜、棋牌、骑马射箭,甚至还有真人CS和儿童卡丁车。项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每逢周末,这些项目吸引众多来客,农庄热闹非凡。

  “这座休闲农庄既让人羡慕,也被人‘不屑’。”中国(海南)生态休闲联盟秘书长刘卫国说,被业内艳羡的是,在大多数休闲农庄处于微利、甚至亏本时,火山泉农庄却赚的盆满钵满;而让人“不屑”的是,火山泉农庄项目杂乱,特色不鲜明、缺乏主题。

  海口火山泉休闲农庄的“悖论”,却从侧面反映出了海南休闲农业的现状:尽管海南休闲农业数量不少,但是发展水平不高,项目少而雷同,相比之下,火山泉农庄显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城市化水平低的海南,也难以支撑起主题化、高端化的休闲农庄。

  海口火山泉休闲农庄总经理洪理海介绍,休闲农庄客户群体主要以在海南定居的外来人为主,本地都市人大多数在农村有老家,到农庄消费欲望不强。也就是说,海南250万都市人口,真正有效消费群体并不多。

  但是,时代悄然发生变化。随着海南城市化的发展,海南都市“新生代”更加倾向于“小资情调”而非“大排档”;外来游客在观海之余,也有体验热带农业的兴趣和时间。这意味着海南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时机到来。

  围绕热带农业夯实基础

  穿梭于茂密的椰林间,小憩于姹紫嫣红间。在琼海市官塘镇北仍村草寮咖啡屋,喝着醇香的自制咖啡,品着“海南味”的高粱卷、树叶粑、椰子糕,不少北方游客对此竖起了大拇指。“村子每天吸引2000多人次游客。”北仍村村民、草寮咖啡屋主人王秋香说,乡村旅游的发展,让200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回村创业就业。

  “谋求升级的海南休闲农业,需要在‘农’字上做功夫,做实产业。”刘卫国说,海南大多数休闲农业点并非建立在农业产业上,导致基础不牢,经营收入来源单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差异化发展,也需要体现在一些产业的特色与差异化上,如福山的咖啡、白沙的绿茶等。

  海南本地客源有限,需要挖掘外来游客。“作为一个外地人,普通的蔬菜并不能吸引我,但是热带水果、热带地区的民俗才具吸引力。”北京大地风景设计院院长王珏说,在全国各地休闲农业风生水起时,海南要抓住“热带”这一独一无二的特色。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吃喝玩、不捎带的消费模式不持久。”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柯佑鹏说,休闲农业要围绕游客“捎带”行为,做足农产品加工业,提供有特色的伴手礼。“可以学习台湾,通过‘小作坊式’机械或手工,制作特色加工品,这种小而精的特色加工品在市场上难以购买,反而更吸引游客。

  创意是休闲农业活力源泉

  “很多村庄有特色,但并非打开村门就能吸引游客。”王珏说,海南乡村要从全国数十万个村落中受到关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需要对当地的生活环境、产业、景观和文化等进行提升、转化和创造,做出有创意的旅游产品。

  “以民宿为例,就需要有个性有特色有创意。”海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王健生认为,民宿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规划,既能体现当地特色,也要方便游客生活。“既不能建成如城市建筑一般,也不能太过乡土。

  创意需要人才。刘卫国说,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观念、人才、技术、资本成为4大瓶颈。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可以通过共创共享来从外引力。”四川省成都市明月村是通过文创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村长”陈奇在海南考察时说,明月村本来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小村庄,它的成功就是依靠“政府搭台、文创撬动、产业支撑、公益助推、共创共享”,来自国内各地的艺术家和专业人士与本地居民一起建设新村,实现共创共享。(记者况昌勋)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