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百看不厌的琼剧佳作
“道修二”谭飞飞(左二)和陈华(右一)在琼剧电影《红叶题诗》中演母子。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翻拍
1957年,陈华、王英蓉演绎的《张文秀》。 陈耿 翻拍
1982年,梁家樑(左)、吴孔孝主演的《搜书院》访问新加坡演出。 卫小林 翻拍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即使再高于生活,也不能脱离生活。海南乡土文艺品种琼剧,植根于民间,生长于本土,开花于海外,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
虽说是通俗文艺,但经过300多年的不断自身变革和吸收借鉴,琼剧已经逐渐剔除原有的庸俗情调、粗俗话语等低俗成分,能够登堂入室,做到雅俗共赏。这从一些经典剧目的升级、蜕变和创新,可以窥见一斑。
“金乌欲坠隐西山,留余晖,映纱窗,倦鸟知还相呼唤,并翅投林影双双。”如果问一个琼剧戏迷,他最喜欢的剧目是哪一部,得到的答案大多数都是——《张文秀》,这部戏不但剧情亦庄亦谐,唱腔婉约动听,就是唱词也尽显诗情画意,非一般剧目所能媲美。
在琼剧的发展历史上,不乏优秀的作品,《张文秀》是其中的经典之一,而《红叶题诗》、《搜书院》、《狗衔金钗》、《孟丽君》、《王桐香告御状》、《林攀桂》、《汉文皇后》、《糟糠之妻》、《红色娘子军》等,都是很多老百姓随口说得上来的传统剧目。
《张文秀》:闺门旦角争相搬演
书生张文秀与富家小姐王三姐,从小缔结姻缘,张文秀长大后,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只好到未来的岳父王员外家寄读,尽管王三姐对才貌出众的张文秀爱慕有加,但王员外嫌贫爱富,意欲悔婚,两位姐姐和姐夫们也设计陷害,诬蔑张文秀是盗贼,将其赶出家门。
3年后,张文秀考中状元,就任八府巡按,依然不忘王三姐,于是乔装打扮成落魄的书生回来寻找三姐,恰逢王员外六十大寿,张文秀和王三姐都遭到众人的百般羞辱。直到真相大白后,王员外及其两位女儿、两位女婿都狼狈不堪。
这是琼剧传统剧目《张文秀》的基本剧情,又名《戏子状元》。据《琼剧志》介绍,该剧在清代已有演出剧本,原属“连台本戏”(连日接演的整台大戏),分为《张文秀扮演状元》和《张文秀真中状元》上下两卷。
关于《张文秀》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清末著名琼剧小生汪桂生编写的,有说是名旦李凤兰所撰写,不过他们二人倒是同台主演过《张文秀》。
琼剧史专家、国家二级作曲周庆辉称:“《张文秀》注重人物内心刻画,唱腔优美,做工细腻,是历代闺门旦角争相搬演的剧目之一,也一直深受城乡观众的赞誉,因此是海南岛和东南亚琼侨中流传甚广的优秀传统戏。”
1956年,老艺人谭歧彩、芦半飞整理该剧,由文昌县联合剧团担纲演出,这是《张文秀》建国后的首演。主演是苏庆云和王英蓉。这一年,剧本又经石萍、陈鹤亭、林炬等知名琼剧编剧重新整理。
1957年,广东琼剧团赴京演出《张文秀》一剧中的《拒劝》和《夜会》两折,由谭歧彩和范仁俊执导,陈华和王英蓉主演,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观看并登台接见了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
晋京演出后,北京宝文堂出版了《张文秀》的剧本单行本。
《红叶题诗》:本是三角恋爱故事
与《张文秀》的被不断压缩和提炼不同,最初版本的琼剧《红叶题诗》的立意并不高,剧情也泛善可陈,但是经过多次的整理、修改和提升后,变得“高大上”起来。
辛亥革命后,名旦陈成桂(1895-1936,琼山东山人)编写了一个没有时代背景的“三角恋情”故事——主人公文东和、姜焕维与表妹之间的爱情,文东和最终与姜焕维成为眷属,表妹则被赐封为七王妃,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是个喜剧结局。这是《红叶题诗》的雏形。
1958年,根据老艺人王广花、唐凤鸾的口述,林炬对其进行整理和改动,文东和与姜焕维在君命、母命的双重逼迫之下,无力抗拒,双双投湖殉情,是个悲剧结局。同年,范仁俊执导的《红叶题诗》由广东琼剧团演出,陈华扮演文东和,红梅出演姜焕维(后来改名为姜玉蕊),王黄文扮演姜华、李丽珍演七王,黄楚琼扮演表妹。这些演员都是当年琼剧界大名鼎鼎的人物。
但是,《红叶题诗》的故事情节没有就此定型。1959年,广东琼剧院一团编剧戈铁,删去了“表妹”这条故事线,而是描写七王强行选妃,文东和与姜玉蕊坚贞不渝,投江殉情而亡。也是在这年,一团重新排练演出,海南人民出版社8月还出版了剧本的单行本。
1961年,戈铁、石萍联手“操刀”,再次修改《红叶题诗》,把历史背景定格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次年,这一版本编入了《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广东省卷》。
此后,戈铁、石萍再度易稿,写成戏曲电影脚本。1962年5月,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强化渲染南宋朝廷“国步艰危日,民生困厄中”,时代背景更显鲜明。田汉甚至将剧中原有的、儿女情长的五律主题诗,改为:“犹自深闺怯晓寒,暖风吹梦到临安。花娇柳软春如海,却爱天涯一叶丹。血战中原骨未寒,可怜湖上恋偏安。蛾眉倘许酬霜叶,愿结同心一片丹。松柏从来斗岁寒,愿同生死不偷安。相携西子湖中去,化作胥潮血样丹。”突出了文、姜二人在真挚的爱情之外,也有爱国情怀作为铺垫。
1962年9月,珠江电影制片厂在广州将《红叶题诗》拍成电影,执导者是中国电影制片学院导演系主任张客,演员阵容稍有变动——陈华仍扮演文东和,王黄文仍演姜华,但姜玉蕊换由王英蓉出演,李长城演七王,“道修二”谭飞飞演文母。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琼剧电影。
《搜书院》:真正的“海南戏”
“夜风习习椰影动,一轮明月照海南。”传统琼剧《搜书院》演的是本地人、本地事,是最有本土气息的剧目,就此而言可谓真正的“海南戏”,但也是最难演好的一部戏。截至2013年的新版,该剧已经先后出现6个版本,然而,老戏迷和戏评人士,一般认可1954年王黄文、陈华和红梅的演绎,以及1981年吴孔孝、梁家樑和洪雨的版本,二者流行也较广。
剧情发生在海南300年学府——琼台书院,时间在清代雍正年间,讲的是掌教谢宝和学生张日旼(真有其人,他们都是海南清代的进士)与官方巧妙周旋和斗争,智救逃难到书院的雷琼兵备道镇台侍女紫莺的故事。
据查,该剧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便写成,作者佚名,上演后,当即遭到当局的禁演,致使台本失传。
琼剧史料记载,清末,著名丑角符美庆、吕凤清重新演出《搜书院》,但因原本帮唱诗曲散失,仅以科白形式上演。直到1954年春天,石萍、陈鹤亭根据吕凤清的口述,重新整理剧本,由海口集新剧团首演。
两年后,剧本再经编剧韩克重新整理后,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0年,周恩来视察海南时,曾两次观看《搜书院》,并对台本做了修改指示。
作为一台才子佳人戏,有人认为《搜书院》从题材到艺术,都可与《西厢记》相提并论。而被粤剧移植和经马师曾与红线女演绎之后,《搜书院》更是蜚声我国梨园。(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