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百多信贷“小鹅”田园放歌
帮农民致富 育诚信意识
海南五百多信贷“小鹅”田园放歌
中央媒体看海南
人民日报记者 陈伟光 马跃峰
五月的五指山,溽热难耐。过小桥,盘山路,到毛阳镇初保村。山上,茅草屋层层叠叠;山下,新楼房整整齐齐。“从前流大汗、战蚊鼠,如今吹空调、喝凉茶,全靠政府盖房、农信社贷款。”村民感叹。
3年前,五指山市改造茅草屋,盖一套83平方米新居,村民只需掏2.5万元。知道山里人缺钱,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技术员邱晓鑫不请自来,阿嫂们却迟疑不决。
邱晓鑫不急于辩解,挽起裤管,走进稻田,一边帮阿嫂们除草,一边唠嗑:“农信社是农民的银行。首次2万元以下贷款,只要3至5户联保、无需任何抵押,5天培训,即可获贷。”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11年5月20日。拿到1万元贷款,我抱着孩子哭了。”村民陈琼梅说,她是单身母亲,度日艰难。贷钱给她,风险不小。
海南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急需面广量小的金融支持。但是,银行“谈小色变”,农信社偏不怕,凭啥?一是省委省政府态度鲜明,大力支持;二是农信社自身转变经营理念。海南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吴伟雄提出,“帮借钱的人先赚到钱。”小额信贷技术员送技术、送信息、找市场,不到2年,初保村30多个贷款户还清贷款。农民二次申贷,户均年收入从几千元增至4万元。
诚信是可以培育的。海南农信联社在小额信贷中设立诚信奖励金,按时还息者,结清本金时给予诚信奖励金,还能享受政府贴息。若发生还息拖欠甚至跨月,就减少甚至不发诚信奖励金。
欲要农民诚信,先要自己诚信。小额信贷技术员下乡,谨守“三条铁律”: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抽农民一支烟,不拿农民一分钱。“放贷时清正廉洁,收贷时理直气壮。”海南省农信联社副主任、原小额信贷总部主任陈奎明说。
2007年,时任海南省省长罗保铭,与孟加拉国的尤努斯“拉钩约定”,引入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实践中不断创新,“格莱珉模式”演变为“海南模式”,其突出特征是锻造了一支500多人的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他们进农家屋,说农家话,干农家活,交农家友,被乡下阿嫂亲切地称为“小鹅”。
6年间,“小鹅”们为农民发放小额信贷63万多笔、近130亿元,惠及农户51.8万户,时点不良贷款率仅2%。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小鹅”们在锻炼中成长,128人挂职村“两委”干部,16人挂职副乡镇长。不经意间,农信社正成为海南培养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摇篮。(原载《人民日报》6月3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