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乡野老物件会“说话”

16.05.2022  15:10

琼南历史文化民间博物馆的部分清末民初崖州民间契书。 陈耿 摄

万宁溪边民俗博物馆。 罗安明 摄

乐东黄流龙窑博物馆内景。 陈耿 摄

琼南历史文化民间博物馆的部分刻字城砖。 陈耿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张惠宁

  很多生活中的老物件,或许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然而它们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承载着先人的记忆,自带难以忽略的人文价值。庆幸的是,在有人不珍惜这些老物件的同时,也有人看到它们的价值,将它们搜集起来,或自己收藏赏玩,或在更大的空间,集中展陈,以公益的方式、开放的姿态,接受社会公众的注视。

  万宁市万城镇的溪边民俗博物馆和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的龙窑博物馆,或许就能让今天的人们藉由老家具、旧农具、古陶器甚至是它们的碎片,穿越时空,思忖先人的内心世界,回想他们的生活图景,来一场心灵上的“对话”。

  老物件真的会“说话”,也一直在“说话”,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足够谦卑和空灵的心,就能与它们进行“交流”,获取它们身上的信息和智慧。

  溪边民俗博物馆——留住长辈的智慧

  农村要有乡村的味道,要有乡愁,万宁市万城镇溪边村的乡愁是“怀旧”,是要留住“长辈的智慧”和古老乡俗,留住文化的根基。在建设美丽家园时,溪边村致富带头人文盛飞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保留住文化,为此,文盛飞带领溪边村农民合作社,建起了溪边民俗博物馆,专门收藏凝聚着长辈们智慧的生产生活老物件。

  虽然有些老物件已经退出了现代生活,但在文盛飞看来,这些老物件,都是长辈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收藏这些老物件,可以知道长辈们走过的路,记住过往的痕迹和过往的文化,对下一代有教育价值。

  在溪边的博物馆里,记者看到里面摆放着老家具,各种各样的缸、罐、盆,以及许多叫不出名的农耕用具。文盛飞说,馆里收藏有簸箕、粪箕、米筛、谷筛、筷子筒、口罐、酒坛、牛轭、脱谷机、蓑衣、谷缸、土油灯、罩笠等400多种乡村生产和生活用具。

  这些“不值钱”的老物件,可都是他用心血收藏得来的。“平时空闲时,就去万宁各地农村的老房子,征得主人同意,搜集这些老物件。”文盛飞说,每年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时,他都会去各个村庄的垃圾堆里扒拉村民丢掉的一些坛坛罐罐、老旧的床榻、桌凳等,有时还请收废品的帮着收集。

  有一套破旧的老式八仙桌,文盛飞整整守了半个月,才等到了这家有人准备处理掉,然后花了800元去买回来的。

  收藏老物件的经费来自村集体的收入,因此东西也归村集体所有。

  如今来溪边一游,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可以在溪边民俗博物馆里怀想他们先辈用过的物件,体验农家人过去的生活,慢慢欣赏那些从民间收集来的年代久远的生产工具,还可以到溪边羊栏咖啡馆喝杯“歌碧欧”,到溪边书屋瞻仰孔圣人画像,看看村里孩童练习书法。

  黄流龙窑博物馆——民间生活陶瓷“集结地

  位于乐东金鸡岭脚下的黄流龙窑博物馆,为当地新民村农民容族新于2010年所创办,起初命名为“崖州千年龙窑藏美博物馆”。目前,容族新的馆藏老旧陶瓷已有2200多件,其中绝大多数是当地出产的生活陶器,是他在近30年间,走遍琼西南230多个黎族和汉族村落,从千家万户中搜罗而来的。

  据《海南古陶瓷》一书记述,黄流镇的新民村,是唐代、宋代和明代的三曲沟窑址所在地,目前已发现3座龙窑遗址,代表陶瓷产品为“灰陶六蛙附耳缸”和“酱釉紫胎硬陶罐”。容族新以“龙窑”命名自己的博物馆,正是源出于此。

  容族新的博物馆,汇集了一千多年来的陶坛、陶缸、陶碗、陶瓮等日用陶器,据他称都是在本地窑址出土或从琼南农户那里搜集来的。在黎族群落,容族新曾经收到一批刻着汉字姓氏或名字的陶碗,根据这些姓氏,推断出当年黎村曾向汉人聚居地的龙窑定制了一批生活陶器。

  新民村的那座三曲沟窑址,现在被当地村民称为“老窑灶”。2014年1月22日,山东省原莱芜市(今济南市莱芜区)文物管理委员、考古学者李仕严到乐东参观佛罗镇的白沙河谷博物馆时,得知黄流镇有古窑址,便与当地几位收藏家袁金华、吉承湖、蔡宁、周长征、容族新前去观看,当时村民正在窑址上平整土地,以便耕作。当时,李仕严等人在地面上发现了一大批唐宋时期的陶瓷片。同年,容族新和村民邢增秀、邢增洪进行第二次筛选时,发现一块残缺的陶质灯台碎片上,刻有几个名字——“杜号、王德兴、杜国进、杜连桓”,推断可能是古时候的窑工留下的字迹。

  新民村的古龙窑器物不但由当地的袁金华、周长征、蔡宁和容族新等人的私人博物馆收藏,也被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三亚市博物馆、东方市博物馆和昌江县博物馆收藏。

  容族新的藏品,有些虽然是在本地发现,但可能不是当地出产的,却能折射或佐证某个历史时期的某些历史事实。比如,他展出的一组写有“东门学校订制”“民国廿六年”等字样的瓷盘、瓷碗和瓷碟,背后就很有故事。

  据了解,瓷器上的“东门学校”,是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创办人之一的钟衍林先生,于1932年在海口东门内创设的一家幼稚园,1937年专门定制了这批瓷器,底款为“玉成陶品出厂”,但目前还无法查知“玉成陶品”是哪里的窑口。可惜,1939年2月,日军侵琼后,私立琼海中学转移到香港办学,作为幼儿园的“东门学校”不得不忍痛停办。

  相关链接

  ● 2013年,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首次设立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补助资金,专门用于扶持非国有博物馆。

  ● 2017年7月17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

  ● 2022年3月,海南省政府发布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鼓励社会资源向文物文化领域聚集,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