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为自贸区(港)建设四方求才
中新网海口10月27日电 题:海南为自贸区(港)建设四方求才
记者 张茜翼
“来到海南岛,就是海南人。”近日挂职海口市深改办(自贸办)副主任的陆毅表示,他将发挥所学所长,结合原先的工作经验,与海南实际情况进行“嫁接”,积极投入到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中。
27日,中央组织部选派来琼挂职干部在海口结束为期5天的培训,在接下来的2至3年,他们将进入海南各级各类重要岗位。目前到任的130名挂职干部平均年龄44岁,分别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各省区市,其中博士40名、硕士65名;人选专业涵盖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急需的总体规划、制度体系创新、产业园区建设、重点行业和产业发展等领域。
海南求贤若渴,自去年4月建设自贸区(港)以来,通过多种方式网罗人才,逐步探索建立起“引进挂职+选派学习”干部培育机制。
2018年6月起,海南从中央单位和6个省市自贸区引进了第一批44名优秀干部到海南挂职,分派到27个相关省直单位工作。这些干部在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参与自贸区地方立法,促进重大项目落实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年来,挂职干部主持或参与的73份改革成果入选海南自贸区建设制度创新案例数据库。
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王磊挂职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期间,积极推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支持海南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指导意见》,并牵头推动推出商事e登记,成为制度创新案例。
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梁勇在海南省商务厅挂职外商投资促进处处长期间,参与引进招商局集团,单笔投资达人民币35亿元人民币,是海南省目前最大的外资项目。
“一年来,挂职干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为海南改革发展牵线搭桥,推动了海南与相关方面务实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金辉说。
在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中,海南通过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揽自贸区(港)建设亟需之“才”,先后选派300名海南年轻干部到北京和其他省市跟班学习。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自贸区建设需要,边学习边调研,取到不少务实管用的“真经”。
海南省委政研室社会发展研究处副处长张韵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政策法规研究室跟班学习三月,学习调研福建自贸试验区“保税+展示”的实体平台、“金融+交易”的服务平台、共创互利的商情平台等功能性平台。
张韵说,将继续运用好跟班学习成果,尤其是在海南功能平台建设方面深化、细化研究,为海南正在推进的博鳌乐城、洋浦两个“重大功能平台”以及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五大平台”建设多出点子、多提建议,使其尽快成为培育产业的“苗圃地”、孕育创新的“孵化场”、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的“试验田”。
一个星期前,来自海南的25名干部赴瑞士进行为期60天的服务贸易创新专题培训学习。这是海南实施的“探索建设自贸港”专题系列境外培训项目,目前已组织10多个批次干部赴新加坡、荷兰、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等主题进行学习,提升本地干部国际视野。
今年,海南省领导干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赴英国专题培训班的学员,在学习期间恰逢《海南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学员们针对性地了解了英国相关做法,结合海南如何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展开讨论,及时就《海南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书面意见。
在一系列措施下,海南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去年4月13日以来,7万多名中外人才到海南创业就业,建设118个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在全国首创设立40多个“候鸟”人才工作站。此外,启动实施“南海系列”等育才计划,遴选培养专家人才近3000人次。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海南将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大胆创新,加快构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体制机制。(完)
编辑:符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