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百问|海南“专属”卫星星座是什么样的星座?将如何服务自贸港建设?
中新网海南新闻1月28日电 题:海南“专属”卫星星座是什么样的星座?将如何服务自贸港建设?
记者 王晓斌
“海南一号卫星”出征仪式1月28日在位于三亚的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举行,4颗光学卫星计划于近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择机发射。这意味着海南即将迎来自己的“专属”卫星星座。本次出征的是什么星?海南卫星星座是什么样的星座?将如何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仪式现场 王晓斌摄
“海南一号卫星”项目副总设计师王雷介绍,本次出征的是4颗光学卫星,分别是海南一号01星、02星,文昌一号01星、02星,是集对地遥感和船舶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采集为一体的微小卫星,主要是针对海南及环省海域进行遥感成像。其中,海南一号01星最大特点是可以进行星上图像处理,通过星内搭载的计算模块,星上就可以识别舰船,数据下传时不用传整个影像,这将极大增加数据传输效率。02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主要完成对地成像观测,地面分辨率1.55m,具有推扫和视频成像工作模式。
王雷说,卫星发射入轨后,通过4颗星的组网观测,每天都可获取大量海南及周边区域的卫星遥感数据,可对海南岛及其管辖海域提供全方位业务化动态观测。可以保障海南在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航运、海上应急搜救和渔业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空间数据需求,服务于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生态环保等部门和海口、三亚、三沙市等重点市县,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卫星星座介绍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供图
卫星介绍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供图
作为海南卫星星座的首期卫星,“海南一号”四颗光学卫星的出征,意味着海南“专属”的卫星星座组建进入实质性阶段。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南卫星星座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天梁介绍,海南卫星星座规划十颗卫星,由“海南一号”四颗光学卫星、“文昌一号”两颗光学卫星、“三亚一号”两颗高光谱卫星和“三沙一号”两颗SAR(合成孔径雷达)系列卫星组成。
海南省是中国拥有最大海洋国土面积的省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南卫星星座完全基于海南的地理条件和发展需求设计。如海南省域范围内大部分都是水域,所以在卫星的光学相机模块上,科研人员针对水面条件做了专门的优化。
卫星应用介绍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供图
卫星研发过程 王晓斌摄
杨天梁说,发射完成后,可通过该星座,获得海南及其周边快速观测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准确、快速响应。同时,海南卫星星座的建成有助于中国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上资源勘探、海洋动态监测等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投资和经济活动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经济社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今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陆海空”三大产业发展,航天领域要沿火箭链、卫星链和数据链,导入更多项目和核心团队。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首个开放型滨海航天发射场。海南两会期间,海南省人大代表、文昌市市长刘冲透露,文昌要在2024年实现常态化的商业发射。
仪式现场 王晓斌摄
“海南不仅是一个海洋大省,也是一个航天大省。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拥有我国最强的卫星发射能力,三亚卫星数据接收站拥有我国陆地卫星数据接收和处理能力。”“海南一号”卫星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认为,如果卫星能够成功发射,将标志着海南已经具有了卫星设计和研制能力,也将进一步促进海南卫星数据在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环境、海洋航运、海上应急搜救和渔业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而在海南打造一个集卫星设计、组装、发射、接收、处理、应用于一体的完整的商业航天生态产业链,实现项目组提出的“海南星,海南造,海南发,海南用,创出一条海南商业航天发展之路”目标。
徐冠华建议,海南卫星星座除了要为海南省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域提供数据服务,更要面向全国、全球提供数据共享与服务,这不仅符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的定位,也能充分体现海南卫星服务全球的理念。(完)
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大型策划报道《自贸港百问》
创意:杨旭
策划:王辛莉 尹海明 王子谦 王晓东
作者:王晓斌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