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韶关舰及时转运 南沙重伤渔民转危为安

09.12.2014  02:29

  12月5日晚8时,解放军第425医院外二科的病房一片安静,海南琼海籍渔民吴开益的病床旁,电动吸引器不断地将其伤口渗出液往外引流。

  “现在状态好多了,没有海军的帮助,我的腿就保不住了。”回忆起3天来,南海舰队某舰艇大队“韶关”舰的及时相救,46岁的吴开益言语哽咽。

  “12月3日13时,我们正在南沙海域捕鱼,因为浪大水急,父亲在小艇上作业时没抓稳,被螺旋桨严重打伤。”吴开益的儿子吴世法透露,险情出现后,一方面其所在的09899渔船立即将吴开益转送至该海域附近的岛礁接受救治,一方面向南海救助中心发出求救信号。

  “岛礁上的医生给父亲做了简单的伤口处理,但认为情况危急,建议送上岸治疗。”吴世法当时心急如焚。

  3日15时05分,正在附近海域例行巡逻的“韶关”舰,接到救助渔民的命令,立即乘风破浪高速前往。在航渡过程中,“韶关”舰党支部命令军医、卫生员、损管队组成医疗救护组,备齐医疗救护器材,制定救助方案,做好大风浪条件下的小艇吊放、伤员转运、医疗救治等准备工作。

  受连日大寒潮影响,事发海域阵风8级、浪高4米左右,舰艇摇摆达20多度。小艇在吊放过程中摇摇晃晃,不停地撞击舰体,人员爬软梯登艇随时有被撞伤、掉入海中的危险。但该舰党支部仍决心实施救援计划。

  “军舰来了,父亲有救了。”吴世法显得十分激动。

  抵达救援区域后,“韶关”舰救护组系上安全绳,成功登上小艇。小艇在浪尖上载沉载浮,差点倾覆。但在官兵们的不懈努力下,吴开益被顺利转运至舰艇救治。

  “军舰上的医生给父亲的伤口进行了清洗消毒、缝合,给我们陪护人员也送来了八宝粥。我和军医2个晚上都没敢睡,父亲无法自己小便,军医就用导尿管协助他排尿,军舰上的官兵们还给父亲鼓劲。”吴世法说。

  由于舰上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高湿、高温、高盐,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吴开益的病情将进一步加重。上级领导获悉后,立即指示“韶关”舰连夜将伤员运回三亚。救人如救火,“韶关”舰顶着巨浪,全速驶回三亚。

  “韶关”舰所在的舰艇大队常年在南海某海域巡逻,经常对附近的渔民进行医疗救助,被渔民亲切地称为“安全守护神”。“每次出去执行任务,舰艇都会配备技术精湛的军医,带足官兵和南沙渔民急需的药品,只要渔民兄弟有需要,我们必倾力相助。”舰艇大队政委樊伟说。

  12月5日凌晨4时许,“韶关”舰停靠三亚某军港,吴开益被迅速送往解放军第425医院接受治疗。

  “如果没有军舰的及时施救,耽误病情,患者轻则截肢,重则死亡。”解放军第425医院外二科医生陈爱宝透露,吴开益右小腿开放性骨折,因海水浸泡,小腿部外侧拳头大小的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坏死,左大腿有8厘米的伤口,右臀也有4厘米的伤口,凌晨5时送来医院时,患者已处于创伤性休克状态。

  护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VSD负压吸引……经过近3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吴开益从死亡关口被拉回。

  “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但还需进一步的治疗,未来可能还需要进行多次手术。”陈爱宝说。

  “没有海军的及时相救,就没有父亲现在的平安,感谢海军的军人们。”通过2天与海军官兵的相处,23岁的吴世法有了新的心愿,他悄悄地告诉记者,“我想报名参军。”(记者 黄媛艳 苏建强 通讯员 刘静波 薛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