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海南老渔民和他们的“海上公交”
原标题:文国新他们的“海上公交”
老船工文国新
以脚掌舵,也算一绝。
与另外一艘摆渡船擦肩而过。
在铺前水域作业的渔船。
在海口曲口和文昌铺前之间,有一条自古就有的摆渡航线。
这条“海上公交”,不但方便了两岸居民的交通往来,如今也是很多海钓客和骑行者喜爱的线路。
每天拂晓,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的曲口渡口就有人影走动,就有机船响起。船只有出海捕鱼的,有就近养牡蛎的,还有从东寨港这一边摆渡到那一边的文昌铺前的,乘客只需掏7元钱,儿童免费。
摆渡的船有4艘,目前作业的有两艘,它们属于“海口市美兰区曲口渡船队”,队长是68岁的老渔民文国新,说是“队长”,其实并无特权,而是照样参与轮班开船。
驾驶舱位于船体后方,文国新或坐或站,眼神穿过甲板上坐的人、堆的物,向前眺望,判断海水颜色的深浅,以便随时调整方向;脚下则轻踩着一根可以左右移动的木棍——其实是掌控方向的舵,通过一个简易的传动机械连着发动机,根据实际情况换脚操作,非常娴熟,根本无需低头眼看。
文国新住在曲口墟上,15岁时,初中未毕业就当水手,跟当地捕捞队环海南岛作业,不过去得最多的地方要数北部湾,1983年才回来摆渡于曲口和铺前之间。
“你们是哪里人?”记者问。
“我们都是曲口人。”文国新答道,“这条航线自古就是琼山人开辟的。”
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北发生大地震后,据传有72个村庄陷落,形成了今天的东寨港瀉湖地貌,琼山演海(今属海口演丰)和文昌铺前不再连在一起。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年),当地村民陈道裨独驾木帆船,漂洋过海,抵达越南芽庄,在那里定居下来,成为有记载以来,第一个有名有姓的移民海外的海南人。
用木帆船摆渡具体始于何年,文国新说不上,但一直持续到了1970年购进第一艘机船,而渡船队具备合法身份是在1987年——原琼山县政府正式批准、发证。1990年代初,文国新等人将渡船队承包下来,自负盈亏。
文国新他们的船客主要是铺前的居民,每天都有不少铺前人藉此航道将海产品运到海口,又买回生活和生产物资。当然,如今的搭乘者中,还有不少海钓客和骑行者。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