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港码头工人谭祖均:码头上船越多工友越有盼头

09.02.2015  13:53

      原标题:洋浦港码头工人谭祖均眼中的“海上丝绸之路”:

      码头上船越多工友越有盼头

      海南授权管辖南海200万平方公里海域,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交汇处,作为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最主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每年经过南海海域的船舶约有10万多艘;中国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我国四分之三的外贸进出口货物、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国际贸易都要通过南海航线。此外,海南还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

      万事具备,“一带一路”的建设,或将成为海上海南发展的“东风”。在洋浦港,两个与港口发展紧密联系的普通人,期待着这股“东风”吹得更猛烈些——

      粗糙的手掌,壮实的身板,眼前的谭祖均已经从当年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标准的大叔。“脱下军装就到了这里,一转眼就20多年,这里变化也很大。”谭祖均摩挲着双手说。

      1991年,谭祖均带着满腔热血闯海而来时,冲着的是“经济开发区”所承载的机遇。

      一开始,码头装卸不热闹,谭祖均就在切片厂搞木片出口。“1997年后,码头装卸一年一变,成几何级翻番,我就改行去做装卸了。”谭祖均说。

      谭祖均把靠港的船舶分为两种:国内的和国外的。国内的可以直接上船装卸,国外的每次上船都要办理“外国船舶登轮证”。“办理登船证的地方离这里好几公里。”谭祖均说,2000年之后,外国船增多,多的时候一天有4艘,少的时候每周都有。

      谭祖均说,一个证件当次有效,有时他一天要往返多次,去办几次证件。麻烦,但他感到高兴。“办的多说明外国船多,说明我们与外国贸易多啊。”

      起初港口机械化程度很低,谭祖均和工友时常徒手搬运。令谭祖均印象深刻的是1998年一船几万吨的石膏到了码头,谭祖均和工友徒手面对着它们,一块一块地搬,“手脚都起了泡,我的手脚都被砸伤了,但忍着,要完成任务。”还有一次,2万多吨海南产的白糖要运往国外,50斤一袋的白糖,一袋又一袋,“连空气里都是甜的,”谭祖均笑着回忆,“都说那是甜蜜事业,但那段时间我们看见白糖就害怕。”

      辛苦的背后,是港口逐渐的繁忙。“苦是苦点,但那时工资有2000多元。”谭祖均说,依靠双手,他在这里成了家,虽然还没钱买房子,但一家人住在一起也算甜蜜。

      让谭祖均的双手从沉重的搬运中解脱出来的,是港口的发展。随着吞吐量的增大,用手已适应不了市场,机械化的操作逐渐取代工人的双手,成为码头的主要“劳动力”。

      “现在大件都是机械搬运,边角料才用得上我们工人了。”谭祖均说。工人的双手已经退居到“配合”的作用。

      这一天,谭祖均上的是夜班。从傍晚18点工作到凌晨1点。“这几年来没有什么淡季,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忙。2014年可能受经济形势影响,稍微淡了点。”谭祖均说。

      “一带一路”建设的消息,让谭祖均感到振奋。即使忙于工作,他仍会阅读这方面的信息。“我们搞装卸的是服务行业,有船来,我们才有工做,才有钱赚。”谭祖均说,如果“海上丝绸之路”能为港口带来更多的船,特别是外贸船,工友们肯定越有盼头。

      “现在还租房,来多点外国船,离买房的距离也会更近一些。”谭祖均说。

      夕阳已经把港口染红。谭祖均戴上安全帽,朝着港口走去。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