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医药贿赂需铲除腐败之壤
对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打击查处,不应仅仅为了净化市场环境,而应上升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和治理。
2014年以来,海口市工商局组织开展了以医药行业商业贿赂为重点的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工作,共查处医药行业商业贿赂案件11宗。(1月7日《南国都市报》)
从海口工商局查处公布的情况来看,所涉金钱之多,所涉医院、药企之广,确实触目惊心。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颇受社会诟病。构成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大量的医药行业商业贿赂,是推高药价导致看病贵的重要推手之一。对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打击查处,不应仅仅为了净化市场环境,而应上升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和治理。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是全球成长速度最快的医药市场。早在2012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就突破1万亿元,每年还以近20%的速度飙升。这一增长速度,无疑让众多药企通过各种方式尝试从中“分一杯羹”,采取各种方式争夺“医院资源”和“处方资源”。医药行业商业贿赂产生的消极影响,如破坏市场环境、引发不公平竞争、降低医院社会公信力等等,无需赘言。但是,就是这个“病因”人人皆知的社会问题,多年来对其治理的效果却不佳。分析个中原因,清除商业贿赂的滋生土壤至关重要。
医药商业贿赂长期盛行,自有其生存之道。从海口工商局查处涉及的医院来看,几乎全部为公立医院,这一现象引人深思。改革,就是要勇于打破利益固化的籓篱。因此,加快医院医疗改革,规范医院制度管理,通过改革破除部分医院对“以药养医”的依赖,已是当务之急。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如果没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如果没有真刀真枪的医改,根治医药商业贿赂就会沦为空谈。
治理医药商业贿赂,更离不开药企自身营销的革亲、甚至革命。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完善,法治建设的不健全,通过行贿提高销售额,已成为医药行业的潜规则。当前,面对政府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决心和行动,面对中国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药企靠商业贿赂的赢利生存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生命力的药企,理应努力从练“内功”着手,改变灰色的营销模式,以药的品质和疗效赢得患者信任,进而赢得市场,方是药企良性发展的正途。
风清方能气正,反腐不能留死角。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应有之义。借助法律之手,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医药商业贿赂的治理,铲除这条利益链上的腐败滋生土壤,让药企、医院感受到违法操作的成本之重,代价之高,真正还利于民,只有如此,方能达到治理的初衷。(海风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