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监控,我们还能做什么?

01.11.2015  17:43
  前一阵,安徽大三女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的一再反转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不少人都条件反射地问“监控拍下的真相是什么?”笔者对此感到悲哀,难道没有监控就可以丢失道德、隐瞒真相吗?

  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各种碰瓷、讹诈手段,我们应对的策略除了找监控还原真相,还该做什么?当如上述事件,事发地点是监控死角时,被撞老人和涉事大学生各执一词,该如何去证明孰是孰非?拍照取证?还是先拉路人作证?抑或买个“扶老人险”?真相找回了,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买了3块钱的保险,那行善的安全感呢?

  说到这,笔者想起另一则新闻:近日江苏初三学生小曹骑自行车摔倒不慎刮伤路边的轿车,并未听取旁人一走了之的建议,而是留在原地希望等到车主协商,最后还留下字条附上联系方式,车主感动其做法,称小刮蹭不追究。换做一些人,估计不等旁人劝就已经逃之夭夭了,如果这个学生真逃了,会不会又开始了找证人、看监控的新一轮回?但这样一则消息,无疑给那些信任与道德缺失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监控的本意是通过科技手段去规范现代社会管理,辅助生产、交通、治安等方面的安全保障工作,因此我们才看到小区庭院、单位公司、酒店宾馆、商场车站等等公私场合的楼道拐角,无不装有监控系统。而当监控屡次作为罗生门事件唯一的呈堂证供,我们是该为判决结果有了依据而庆幸,还是应该为道德自觉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悲哀?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法官判案不需要真凭实据,也不是说单凭人伦道德就可以去判断个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但监控绝非违法犯罪行为的唯一约束,毕竟在非监控范围内,也有可能发生这类行为。我们更希望通过社会文化熏陶、教化的道德力量,使行为主体自身构建诚信、友善的思想,来避免人与人互助时发生的泼皮无赖行为,实现无监控也能自觉助人、甘愿负责。小曹态度诚恳、认真负责的表现是正确的,我们要大力宣扬,让这样的行为由“正确”变成“正常”。

  没有摄像镜头,并不妨碍我们以“诚信”“友善”的信念规范自己,对待他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扶老被讹”事件后,面对当地公安部门给出的主要责任判定书,涉事大学生小袁在微博上连发六问以辨清白。这结局与江苏中学生小曹刮蹭轿车,车主感动不予追究的皆大欢喜形成鲜明对比,扭曲事实的现象一再透过监控死角对“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发起挑战。因而,值得探讨与深思的问题是,若一切善意都要面对质疑,都要依赖监控、手机、人证提供真相,人与人要如何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友善不是每个人都该做的吗?

  面对社会上的信任危机,我们更应该坚持尊重事实,坚守“诚信”、“友善”的道德准则,即便没有了监控,我们仍敢扶老人一把,我们仍能在原地等待负责,那时有没有真相又如何?